第107章 赵佶居然爷们了
		  第107章 赵佶居然爷们了
徽宗一朝,黄河决口,水患频发,可以说关於黄河的事故从来就没停过。
大一点事件的还能上达天听,扰动一下皇帝的不多的同理心,小一点压根连一点波澜都没有。
这就是徽宗一朝关於水患的最真实的写照,人们,尤其是那些负责这方面的官员们,早就麻木了—
所谓为国为民,不过是大部人口中的口號。
士大夫与君王共天下,才是这些人內心最真实的想法。
吴曄渲染苦难,尤其是说出未来一年要有一次大苦难,从上到下,几平所有官员都反感的话。
话已经被他说出来了,若是苦难真的来临,他们这些人做什么也是成全吴曄的绿叶。
做得好,吴哗的神仙的名声更加稳固,可是若他们做的不好,等於有一口大锅凭空落下,够他们喝一壶的—
偏偏皇帝很信任吴曄,他拿著那几卷《禹皇治水真经》,若有所思。
既然是雷祖警示,身为皇帝的他就不得不重视起来。
倒不是说赵佶爱民如子,而是他觉得当好皇帝,本身就是他歷劫的一部分。
如果上苍已经给了提示,他还做不好,那就是身为皇帝的他失职了。
距离今年过去,还有半年时间—
这半年就是雷祖留给他的准备时间。
“都监都水使者孟揆何在?”
皇帝转头,在人群中寻找一个官员,那被宋徽宗点名的官员,脸色十分难看。
都水监乃是负责全国性的河渠修护、疏浚、防洪以及水利设施的建造维护的机构,虽然关於水利工程的决策权不在这里,但这个衙门就是负责水利技术的。
眼见一口大锅落在自己身上,孟揆自然不太高兴。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
“你著人刊印此经,发放下去,著人学习!
天下河道,令人赶紧巡查,检修,维护。
若明年黄河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朕找你麻烦—.”
宋徽宗说完,又转向郑居中,蔡京等人。
都水监是负责技术工作的,可真正决定修缮天下河渠的决策权,却在中书门下,具体的工作,还要工部、三司、户部协调。
有神諭在前,这件事就和道君皇帝的事联繫在一起了。
郑居中,蔡京等人暗暗叫苦,这口大锅果然都水监接不下,他们还要一起扛。
皇帝的表情严肃,涉及他“修真”大道的事,可一点都不能敷衍。
101看书 找书就去 101 看书网,??????????????????.??????超全 全手打无错站
眾人幽怨地看著吴曄,这傢伙一句话,让很多人都凭空多了许多责任。
吴哗故作天真,当做不知道他不小心得罪了许多人的事。
反正当妖道的,得罪人是在所难免,为了爭权夺利得罪人也是得罪,为数百万百姓的得罪一些狗官,何乐不为?
“臣等领命!”
一干朝廷大员,各自领了皇帝的命令,关於黄河水患的事情就暂时告一段落。
但皇帝手中还有一卷经文,不知道是什么?
这卷经文的篇幅明显很短,这让官员们都鬆了一口气,他们生怕吴哗给他们搞出什么么蛾子。
大家可经不起折腾。
《太上济世痘疹真经》。
看到这卷经书的名字,眾人悬著的心终於放下来了。
看经文的名字,肯定和政务无关。
痘疹,这个名词也不免牵动眾人的心灵,皆因这个后世名为“天”的病毒,是盘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死神。
民间一直流传著类似的话语,就是孩子能不能养大,就看孩子能不能熬过痘疹。
高达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率—
上至君王,下至贫民,一视同仁。
宋徽宗看到这本经卷的时候,眼眶微微泛红,他虽然孩子眾多,可还是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孩子,也是因为痘疹。
赵佶翻开经卷,此时这卷经文已经跟火火写的初版不同。
而且其中字跡,吴曄也特意用了不同的笔跡。
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训诫,吴曄选择了明末黄道周的笔跡,这位明末忠臣的刚烈气节和字跡,正合雷祖的气质。
而这卷经文假託太上老君传给此时还是获得財神神职,还是瘟神赵公明的经文,字跡却不失刚烈。
吴曄选择的是董其昌的字跡,此人乃是明末最重要的书法家,他的字跡追求“淡雅”、“秀润”的意境,书风空灵飘逸、禪意十足。正合出世的太上真意。
果然赵佶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就是经文中的字体,作为可以稳居歷代书法家前十的赵佶,其实这两种字体真要强行比较,是不如他的。
可身为高手,他依然看出这字体的不凡。
“好!”
皇帝首先称讚其中的字体,然后才是观看经文的內容。
这本经卷的字跡很少,就算经过吴曄改编,增添了不少內容之后,也就只有五千字不到。
可是经文言简意賅的说了一个事,那就是老君爷看天下眾生被天所扰,又感应到人间有圣王歷劫,所以顺应天道,助人间圣王一把。
所以他传下的经卷,乃是根绝人间痘疹的经文。
经文详细阐述了关於天病毒的成因,如何杀人和如何救解.
老君爷以身下坐骑为容器,孕养出能解瘟疫的灵药,传给赵公明。
这乃是真正化解痘疹的秘方。
赵佶彻底呆住了,如果经文中说的是真的,这可是滔天的功德他就算再昏庸,也知道这痘疹就是盘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死神,就如他,他就没有得过痘疹。
也就是说,只要他足够倒霉,他理论上还被这个死神的刀,架在脖子上。
以牛痘之术,绝痘疹之毒。
若有谁能做到,他绝对是万家生佛,死后被老百姓封神的存在。
“陛下!”
百官见赵佶看到经文久久不说话,也有点忐忑。
上一卷经文带给他们的麻烦实在太大了,以至於他们自己都很害怕皇帝又给他们整出一个么蛾子。
“哈哈哈,好事,天大的喜事!”
赵佶见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著自己的答案,將经文递给蔡京。
蔡京一看,身子也跟著颤抖。
然后经文传给郑居中,童贯,王黼等人,一路相传。
每一个看完经文的人,都头皮发麻,激动不已。
这些人往上数三代,往下数三代,哪一家,哪个人,家里没有人死於痘疹的?
古人孩子夭折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於痘疹,一些官员见闻此经书,登时嚎陶大哭起来。
“若此法早日出现,我家麟儿就不会——”
有人感染,许多官员也默默垂泪。
就是皇帝自己,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心有戚焉。
倒是童贯这类宦官冷静许多。
童贯冷冷看了吴曄一眼,道:
“此法確定有效才行——”
他这句话说出去就后悔了,本来以他的情商不该如此,只是吴哗这个以前被他压制的人如今却被眾星捧月,他十分不爽。
果然皇帝的目光,冷冷看著他,童贯从未感受到宋徽宗与他如此疏离。
他赶紧赔笑,道:
“臣的意思是,怕其中的法太复杂,不好流传!”
“让贫道看看!”
作为此经的创作者,吴曄却好像没有“看”过此经,他从其他人手中接过此经,隨意翻看。
“经文中的方法十分简单,只是寻一病牛,將母牛乳上的脓皰上取浆,並將浆液於人身接种——”
经文可以写得很繁琐,那是需要维持神圣性。
可吴曄一番解说,几句话就將牛痘种痘之术说完。
这方法简单到赵佶都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大的效果,这还是吴曄为了宗教性,故意加了一些道教的咒语进去。
吴哗对於人们的怀疑,十分理解。
毕竟此时连人痘之术都没发明出来,直接进入牛痘,別人觉得噁心,怀疑正常。
他来到北宋之后,已经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关於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种人痘的事情只是明清笔记的传说,真正的人痘之术要到明代中期才会发明出来。
从人痘到牛痘,又走了上百年的时光。
在此时到牛痘的数百年里,人们从未有疫苗这种概念。
所以,他道:“此法,乃是以毒攻毒之法,是上圣仙真从大道中窥见的至真妙法,所谓大道至简,诸位一试便知!”
“可有危险?”
赵佶询问,他很想第一个使用牛痘,以解自己身上悬著的危机,可也怕出问题。
吴曄摇头,牛痘和人痘不同,人痘还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死亡率,牛痘几乎没有。
人痘只是接种术,牛痘却是人类歷史上真正意义的疫苗!
“陛下若有疑虑,可先在平民中推行,想来我北宋大地上,並不乏有需要疫苗的百姓!
他们若是无事,此法可在宫中推行!”
徽宗一朝,水患不断,水灾和瘟疫从来都是伴生的,小型的瘟疫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
只是在官员的压制下,皇帝沉溺在盛世的虚妄中,並不得见。
吴曄无意中的一句话,揭开了许多人粉饰的太平。
蔡京等官员,低头咳嗽,却当没事发生过。
就算没有瘟疫,天病毒本来就和人类一直共生,並不曾离开。
也有人同意了吴曄的看法,既然这法子有效,不如先用百姓试一试!
“让朕先来吧!”
赵佶一句话,却让大家都惊呆了。
他,要先来?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赵佶话音落,在场的其他官员嚇得脸色惨白,皇帝以身试法,这怎么可以?
別说官员们,就连吴曄也嚇了一跳,这货突然爷们了?
以百姓试法是吴哗提出来的,可他是知道牛痘之术必然会取得成功,所以没有一点负罪感。
但放在其他人身上,那意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阶层是无处不在的,让贱民去验证,再由贵人去享受验证过的成果c
这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你一个皇帝要以身犯险,这如何是好?
“既然这是上天赐下的经典,朕就无条件相信其中的方法!
朕身为道君皇帝,若对此经卷心有疑虑,如何能对得起雷祖的信任?“
赵佶义正严词,道:“朕当为表率,用这牛痘之术——”
shift!
他此番说辞,倒是让吴曄彻底无语了,原来不是赵佶的觉悟高了,而是这傢伙压根就是个狂信徒啊!
不过这样也好,他越相信神仙之说,自己养成就越容易。
百官见劝说皇帝不要以身涉险不成,蔡京眼角余光飘到了吴曄身上。
“通真先生,您到是劝劝陛下啊。
为君之道以身涉险,非正道也——”
正在看热闹的吴哗,见一口锅砸在自己身上,微微愣住。
百官的目光,隨著蔡京的话语落在他身上。
吴曄登时被人用目光架起来。
要不要劝劝赵佶?
吴曄只犹豫了一秒钟,马上拱手作揖。
“陛下英明!”
在正道和邪道之间,吴曄选择当好一个妖道!
蔡京等人闻言,气炸了!
		
		
	徽宗一朝,黄河决口,水患频发,可以说关於黄河的事故从来就没停过。
大一点事件的还能上达天听,扰动一下皇帝的不多的同理心,小一点压根连一点波澜都没有。
这就是徽宗一朝关於水患的最真实的写照,人们,尤其是那些负责这方面的官员们,早就麻木了—
所谓为国为民,不过是大部人口中的口號。
士大夫与君王共天下,才是这些人內心最真实的想法。
吴曄渲染苦难,尤其是说出未来一年要有一次大苦难,从上到下,几平所有官员都反感的话。
话已经被他说出来了,若是苦难真的来临,他们这些人做什么也是成全吴曄的绿叶。
做得好,吴哗的神仙的名声更加稳固,可是若他们做的不好,等於有一口大锅凭空落下,够他们喝一壶的—
偏偏皇帝很信任吴曄,他拿著那几卷《禹皇治水真经》,若有所思。
既然是雷祖警示,身为皇帝的他就不得不重视起来。
倒不是说赵佶爱民如子,而是他觉得当好皇帝,本身就是他歷劫的一部分。
如果上苍已经给了提示,他还做不好,那就是身为皇帝的他失职了。
距离今年过去,还有半年时间—
这半年就是雷祖留给他的准备时间。
“都监都水使者孟揆何在?”
皇帝转头,在人群中寻找一个官员,那被宋徽宗点名的官员,脸色十分难看。
都水监乃是负责全国性的河渠修护、疏浚、防洪以及水利设施的建造维护的机构,虽然关於水利工程的决策权不在这里,但这个衙门就是负责水利技术的。
眼见一口大锅落在自己身上,孟揆自然不太高兴。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
“你著人刊印此经,发放下去,著人学习!
天下河道,令人赶紧巡查,检修,维护。
若明年黄河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朕找你麻烦—.”
宋徽宗说完,又转向郑居中,蔡京等人。
都水监是负责技术工作的,可真正决定修缮天下河渠的决策权,却在中书门下,具体的工作,还要工部、三司、户部协调。
有神諭在前,这件事就和道君皇帝的事联繫在一起了。
郑居中,蔡京等人暗暗叫苦,这口大锅果然都水监接不下,他们还要一起扛。
皇帝的表情严肃,涉及他“修真”大道的事,可一点都不能敷衍。
101看书 找书就去 101 看书网,??????????????????.??????超全 全手打无错站
眾人幽怨地看著吴曄,这傢伙一句话,让很多人都凭空多了许多责任。
吴哗故作天真,当做不知道他不小心得罪了许多人的事。
反正当妖道的,得罪人是在所难免,为了爭权夺利得罪人也是得罪,为数百万百姓的得罪一些狗官,何乐不为?
“臣等领命!”
一干朝廷大员,各自领了皇帝的命令,关於黄河水患的事情就暂时告一段落。
但皇帝手中还有一卷经文,不知道是什么?
这卷经文的篇幅明显很短,这让官员们都鬆了一口气,他们生怕吴哗给他们搞出什么么蛾子。
大家可经不起折腾。
《太上济世痘疹真经》。
看到这卷经书的名字,眾人悬著的心终於放下来了。
看经文的名字,肯定和政务无关。
痘疹,这个名词也不免牵动眾人的心灵,皆因这个后世名为“天”的病毒,是盘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死神。
民间一直流传著类似的话语,就是孩子能不能养大,就看孩子能不能熬过痘疹。
高达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率—
上至君王,下至贫民,一视同仁。
宋徽宗看到这本经卷的时候,眼眶微微泛红,他虽然孩子眾多,可还是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孩子,也是因为痘疹。
赵佶翻开经卷,此时这卷经文已经跟火火写的初版不同。
而且其中字跡,吴曄也特意用了不同的笔跡。
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训诫,吴曄选择了明末黄道周的笔跡,这位明末忠臣的刚烈气节和字跡,正合雷祖的气质。
而这卷经文假託太上老君传给此时还是获得財神神职,还是瘟神赵公明的经文,字跡却不失刚烈。
吴曄选择的是董其昌的字跡,此人乃是明末最重要的书法家,他的字跡追求“淡雅”、“秀润”的意境,书风空灵飘逸、禪意十足。正合出世的太上真意。
果然赵佶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就是经文中的字体,作为可以稳居歷代书法家前十的赵佶,其实这两种字体真要强行比较,是不如他的。
可身为高手,他依然看出这字体的不凡。
“好!”
皇帝首先称讚其中的字体,然后才是观看经文的內容。
这本经卷的字跡很少,就算经过吴曄改编,增添了不少內容之后,也就只有五千字不到。
可是经文言简意賅的说了一个事,那就是老君爷看天下眾生被天所扰,又感应到人间有圣王歷劫,所以顺应天道,助人间圣王一把。
所以他传下的经卷,乃是根绝人间痘疹的经文。
经文详细阐述了关於天病毒的成因,如何杀人和如何救解.
老君爷以身下坐骑为容器,孕养出能解瘟疫的灵药,传给赵公明。
这乃是真正化解痘疹的秘方。
赵佶彻底呆住了,如果经文中说的是真的,这可是滔天的功德他就算再昏庸,也知道这痘疹就是盘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死神,就如他,他就没有得过痘疹。
也就是说,只要他足够倒霉,他理论上还被这个死神的刀,架在脖子上。
以牛痘之术,绝痘疹之毒。
若有谁能做到,他绝对是万家生佛,死后被老百姓封神的存在。
“陛下!”
百官见赵佶看到经文久久不说话,也有点忐忑。
上一卷经文带给他们的麻烦实在太大了,以至於他们自己都很害怕皇帝又给他们整出一个么蛾子。
“哈哈哈,好事,天大的喜事!”
赵佶见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著自己的答案,將经文递给蔡京。
蔡京一看,身子也跟著颤抖。
然后经文传给郑居中,童贯,王黼等人,一路相传。
每一个看完经文的人,都头皮发麻,激动不已。
这些人往上数三代,往下数三代,哪一家,哪个人,家里没有人死於痘疹的?
古人孩子夭折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於痘疹,一些官员见闻此经书,登时嚎陶大哭起来。
“若此法早日出现,我家麟儿就不会——”
有人感染,许多官员也默默垂泪。
就是皇帝自己,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心有戚焉。
倒是童贯这类宦官冷静许多。
童贯冷冷看了吴曄一眼,道:
“此法確定有效才行——”
他这句话说出去就后悔了,本来以他的情商不该如此,只是吴哗这个以前被他压制的人如今却被眾星捧月,他十分不爽。
果然皇帝的目光,冷冷看著他,童贯从未感受到宋徽宗与他如此疏离。
他赶紧赔笑,道:
“臣的意思是,怕其中的法太复杂,不好流传!”
“让贫道看看!”
作为此经的创作者,吴曄却好像没有“看”过此经,他从其他人手中接过此经,隨意翻看。
“经文中的方法十分简单,只是寻一病牛,將母牛乳上的脓皰上取浆,並將浆液於人身接种——”
经文可以写得很繁琐,那是需要维持神圣性。
可吴曄一番解说,几句话就將牛痘种痘之术说完。
这方法简单到赵佶都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大的效果,这还是吴曄为了宗教性,故意加了一些道教的咒语进去。
吴哗对於人们的怀疑,十分理解。
毕竟此时连人痘之术都没发明出来,直接进入牛痘,別人觉得噁心,怀疑正常。
他来到北宋之后,已经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关於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种人痘的事情只是明清笔记的传说,真正的人痘之术要到明代中期才会发明出来。
从人痘到牛痘,又走了上百年的时光。
在此时到牛痘的数百年里,人们从未有疫苗这种概念。
所以,他道:“此法,乃是以毒攻毒之法,是上圣仙真从大道中窥见的至真妙法,所谓大道至简,诸位一试便知!”
“可有危险?”
赵佶询问,他很想第一个使用牛痘,以解自己身上悬著的危机,可也怕出问题。
吴曄摇头,牛痘和人痘不同,人痘还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死亡率,牛痘几乎没有。
人痘只是接种术,牛痘却是人类歷史上真正意义的疫苗!
“陛下若有疑虑,可先在平民中推行,想来我北宋大地上,並不乏有需要疫苗的百姓!
他们若是无事,此法可在宫中推行!”
徽宗一朝,水患不断,水灾和瘟疫从来都是伴生的,小型的瘟疫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
只是在官员的压制下,皇帝沉溺在盛世的虚妄中,並不得见。
吴曄无意中的一句话,揭开了许多人粉饰的太平。
蔡京等官员,低头咳嗽,却当没事发生过。
就算没有瘟疫,天病毒本来就和人类一直共生,並不曾离开。
也有人同意了吴曄的看法,既然这法子有效,不如先用百姓试一试!
“让朕先来吧!”
赵佶一句话,却让大家都惊呆了。
他,要先来?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赵佶话音落,在场的其他官员嚇得脸色惨白,皇帝以身试法,这怎么可以?
別说官员们,就连吴曄也嚇了一跳,这货突然爷们了?
以百姓试法是吴哗提出来的,可他是知道牛痘之术必然会取得成功,所以没有一点负罪感。
但放在其他人身上,那意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阶层是无处不在的,让贱民去验证,再由贵人去享受验证过的成果c
这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你一个皇帝要以身犯险,这如何是好?
“既然这是上天赐下的经典,朕就无条件相信其中的方法!
朕身为道君皇帝,若对此经卷心有疑虑,如何能对得起雷祖的信任?“
赵佶义正严词,道:“朕当为表率,用这牛痘之术——”
shift!
他此番说辞,倒是让吴曄彻底无语了,原来不是赵佶的觉悟高了,而是这傢伙压根就是个狂信徒啊!
不过这样也好,他越相信神仙之说,自己养成就越容易。
百官见劝说皇帝不要以身涉险不成,蔡京眼角余光飘到了吴曄身上。
“通真先生,您到是劝劝陛下啊。
为君之道以身涉险,非正道也——”
正在看热闹的吴哗,见一口锅砸在自己身上,微微愣住。
百官的目光,隨著蔡京的话语落在他身上。
吴曄登时被人用目光架起来。
要不要劝劝赵佶?
吴曄只犹豫了一秒钟,马上拱手作揖。
“陛下英明!”
在正道和邪道之间,吴曄选择当好一个妖道!
蔡京等人闻言,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