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对家族怎么看
  “这是卫家的小子,卫长空,大家都叫他卫员外,地主家的傻儿子。”
  “徐末,我去你大爷!”
  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號。
  卫员外所在的卫家主要力量都在银行这边,號称龙国钱袋子,叫他“地主家的傻儿子”也不算叫错。
  “这是曹家的,曹唐铭,大家叫他曹诸葛!一肚子坏水儿,坑死人不偿命那种,和你性格很像!”
  “徐末,你...”
  “大舅哥,你能不能像个人!”
  “这是沈家的,沈光南,人不错,能处!”
  “徐末,咱们这个圈子,就你最不能处!”
  “这是吕家的公子,吕锦云,號称娱乐圈金腰带,为啥这么叫,你懂!”
  王文鐸与眾人一一打招呼,由於徐末最开始介绍把王文鐸抬得很高,所以大家对王文鐸也很客气。
  “行了,再喊两个姑娘上来吧!”
  徐末一屁股坐在眾人中间,挥手招呼道。
  “文鐸第一次来,这里的姑娘上不了台面,你等我打几个电话的!”
  吕锦云说著就拿起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
  “喂,你们最近选出来那个女团,现在在京城没?”
  “在的话快让他们来夜宴,顶层啊!”
  “...”
  交代几句,吕锦云直接掛断电话。
  “这次找得谁过来啊?”
  眾人对吕锦云这个作態已经见怪不怪。
  “最近新娱乐搞了个选秀节目,选了个女团出来,我看著还不错,听这个老鴇子李青梅(新娱乐的一个经纪人)说,各个都还是雏儿呢!”
  “文鐸第一次过来,我肯定得准备点儿拿得出手的东西啊!”
  吕锦云的父辈在广电那边能量很强,所以这点事在吕锦云口中不值一提。
  徐末曾经这样评价吕锦云,说他现在还没得梅、得艾,只能说已经很收敛了。
  方文瑞抽著烟不知道突然想到什么,一脸贼笑地看著徐末,提醒道:
  本书首发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101????????????.??????超便捷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嘖嘖,徐末你也是小母牛坐火箭,牛逼上天了,带著妹夫混夜店,玩儿场,你在四九城还是头一个!”
  经过方文瑞这么一提醒,徐末也好像发现了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一脸便秘地看著吕锦云:
  “女团有几个人啊?”
  吕锦云一愣:
  “这我还真不知道,好像是十二个吧!”
  徐末一听,展顏欢笑:
  “那正好,咱们一人两个,不给文鐸犯错误的机会!”
  这话一出,在场眾人均是一乐。
  隨即方文瑞摆手道:
  “算了算了,锦云,你给老鴇子打个电话,让他们撤吧,咱们换个地方。”
  方文瑞这次和王文鐸见面,显然是想和他聊一些事情的。
  吕锦云一愣,瞬间明白方文瑞的意思。
  “行,那我来安排地方。”
  ...
  半小时后,某大厦天台上。
  “这个地方不错吧!”
  吕锦云十分嘚瑟地看著眾人。
  “哎呦我去,腰子,你什么时候整这么个好地方啊!”
  “这也太行了!”
  “...”
  推开门,眾人看著被玻璃天幕封起来的天台,人造的星空顶闪著星芒。
  几台大功率空调嗡嗡作响,没有任何玻璃房的闷热感。
  甚至,整个天台都被软装包裹起来。
  “嘿嘿,介绍一下,这是雨泽集团的太子,广腾宇!”
  不知何时,眾人愣神间,一个青年已经站在一旁。
  “各位大少晚上好,小弟广腾宇。”
  青年一脸諂媚,跟抗战时期的翻译官一样。
  “这个地方就是广腾宇搞的,刚搞好没多长时间,之前跟我说过,但我也是第一次来!”
  吕锦云解释一句。
  王文鐸听到是雨泽集团的太子爷,心中一惊。
  雨泽集团是一家跨国性企业,主营业务十分广泛,包括:钢材、煤炭、有色金属等多项重工业能源型商品,可以说这个集团掌握著很多小国家的命脉。
  但是看到广腾宇如此“卑躬屈膝”,王文鐸心中再次一动,对徐末和徐末介绍的这帮朋友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
  “我想著哥儿几个好久没吃烧烤了,就让腾宇准备了,咱们边喝边聊。”
  吕锦云一指落地窗前已经摆好的食物和酒水,率先走了过去。
  酒话暂且不敘。
  眾人经过最开始有些拘谨的推杯换盏,现在已经开始勾肩搭背,自行找人喝酒。
  “文鐸,咱们去那边聊聊?”
  方文瑞拍了拍王文鐸的肩膀,指著另一边的沙发说道。
  王文鐸也想感谢一下对方在龙粮集团事情上对自己帮助,所以想也没想点头答应。
  两人迈步远离眾人,坐在沙发上,刚一坐下,广腾宇便伸出手招呼道:
  “方哥,王哥,我给你们送点东西过来哈!”
  有人可能会说,做不如说,广腾宇这么干,岂不是有舔狗之嫌?
  不是这样的,王文鐸二人能够远离眾人交谈,肯定是有重要事情的,如果贸然端著东西过去,反而引人不悦。
  广腾宇过来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服务生,来的时候也没带人。
  吭哧吭哧端著一些烤肉和酒水过来,广腾宇也没说什么,转身就走。
  方文瑞开了一瓶全是洋码子的啤酒递给王文鐸:
  “文鐸,你对家族这个观念怎么看?”
  王文鐸有些懵逼,没想到方文瑞一上来就问自己这么劲爆的问题。
  或许是看出王文鐸有些难於开口,宽慰道:
  “这话出你嘴,入我耳,不会有別人知道。”
  “儘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