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齐衡官职,梁家有喜
  第164章 齐衡官职,梁家有喜
  年关一过,已是洪武四年。
  齐衡与文炎敬翰林期满,赵晗深知二人的品性,斟酌一番后,决定将齐衡外放江南担任监察御史一职。
  文炎敬则留任翰林,按照惯例,授编修一职。
  公侯巷,齐国公府。
  后院厅内,暖意融融,齐家众人皆在此处。
  申和珍轻轻晃动摇篮,温婉疼惜的看着睡的正香甜的玉姐儿。
  瀚哥儿则被平宁郡主抱在怀中。
  只见他一会儿抓着平宁郡主的衣袖晃荡,一会儿又伸出小手去抓桌案上的蜜饯,精力旺盛得很。
  至于齐国公,正端坐在软榻上,手持一册书卷缓缓翻阅着。
  “官人你瞧,瀚哥儿可比元若幼时要闹腾多了。”平宁郡主眉梢微挑,满眼笑意的说着。
  齐国公抬眸看了一眼,捋须道:“男孩子性子还是活络些好,我瞧着元若幼时有些太过老实温顺了。”
  听到此话,平宁郡主脸上笑意微微一凝。
  齐国公见状,忙改口道:“都好,只要是咱家的子嗣,心性端正,就是最好的。”
  平宁郡主轻哼一声,方才心里的那点不痛快渐渐消散,脸上又重新绽开笑意。
  就在这时,齐衡掀开门帘,迈步前来,对着二人拱手一礼。
  齐国公当即搁下书卷,不等齐衡解开斗篷,迫不及待的问道:“如何?官家方才召你进宫所谓何事?”
  在平宁郡主和申和珍好奇的目光中。
  齐衡温顺一笑,坐在火炉旁边暖手边开口道:“官家任命儿子为江南四路监察御史,督促新政推行,监察地方官吏的言行举止。”
  “我的天!”齐国公坐直身子,面露惊讶,一旁平宁郡主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虽说只是个正七品官,但手中掌握的权力很大。
  上可弹劾州府高官,下可督查地方小吏,乃官家耳目,素来都是亲自方可担任。
  将来差事办完调任回京后,前途不可限量。
  “官家能将这份差事交给你,可见是对元若你是寄予厚望啊!”
  齐国公连连感慨,他已于年前卸任巡盐一职,这会儿正赋闲在家中。
  他清楚自己已经这把年纪,且能力有限,当初亦是靠申家的帮忙才谋到巡盐的职位。
  再想得官家重用,只怕是不可能了。
  齐衡微微点头,看着火炉中劈啪作响的银骨炭,“父亲所言,儿子明白。”
  “儿子只盼能尽自己所能,既不辜负官家信任,亦能振兴家族门楣。”
  平宁郡主满脸欣慰。
  一旁的申和珍抿了抿唇,眼下带着一抹担忧,“官人打算何时启程?”
  “下月初便走,此差事干系重大,不可耽搁,需早日赴任才行。”
  申和珍垂下眼帘,神色不免有些落寞。
  平宁郡主看出她的心思,将瀚哥儿递给乳母,开口道:“元若是为前程离家,又不是游山玩水去了。”
  “你当为他收整行囊衣物,在家中教养好子嗣,让他少些后顾之忧才是。”
  齐衡转身看向申和珍,将手轻轻搭在她的肩上。
  “此去江南必定得罪不少人,官家几次嘱咐小心行事。”
  “待到任上,我会时常遣人递来家书。”
  申和珍闻言,只好轻声道:“我知道了,官人在外定要万事小心。”
  “我与瀚哥儿和玉姐儿在家中等你回来。”
  “好,放心吧。”齐衡笑着应了一句。
  申和珍点了点头,自打见过明兰,她似乎能够明白为何往日齐衡对她情有独钟。
  相貌是一回事,言行举止更是瞧着就让人妥帖舒服,周身气度在一众妃嫔与官眷中独树一帜。
  好在明兰已经入宫为妃,若是嫁去城内的官宦人家,她是绝对不会对齐衡放下心来。
  待到入夜,文华殿内,灯火通明。
  赵晗眸光微沉,端起一旁的茶盏,轻轻吹去浮沫。
  本朝太祖皇帝为巩固皇权,防止官员因贫困而干出贪腐及反抗朝廷等事情,实行高薪养廉之策。
  因此,大周官员的俸禄是空前绝后的高。
  一个正二品官员,年俸可高达一万八千贯。
  要知道,一户寻常人家一年的费至多也就十来贯。
  国库历年空虚的原因之一,便是冗官们的巨额俸禄,而且所谓的养廉之策,对于遏制贪腐并未起到多大的效果。
  反而使得官员及勋爵人家,奢靡攀比之风盛行,整日华灯夜宴。
  大周官员俸禄的构成除去基本的月俸钱,还有绢布绫罗,按月发放禄粟,供官员及其家中食用。
  根据实际担任的职务发放的职钱、职田,每年还会给宰辅等高官公用钱,约摸五千贯,用于私人宴请。
  就连仆役、随从的月钱口粮皆由朝廷供给。
  因此,像韩章、申时其、海彦平这些官职较高的清流们。
  无论哪个都是家财万贯,仆役成群,随随便便就能掏出个几千贯出来。
  而地方品级较低的官吏,一年的俸禄甚至不及三品及以上官员的一天,差异高达数百倍,甚至需要借贷度日。
  思及此,赵晗仰天长叹一口气。
  等考成法起效,减少冗官数量,就得开始逐步削减高官们的俸禄。
  而地方官员俸禄则可以和考绩挂钩,也能激励他们勤勉任事。
  就在这时,庆云捧着红木托盘躬身前来,轻声问道:“天色已晚,官家可要召嫔妃侍寝?”
  赵晗扭头往托盘中看了一眼,略微思索一番后,淡淡道:“今晚去荣修媛那里吧。”
  庆云恭谨应声后,当即遣人去玉京殿传旨。
  而荣飞燕得知自己今晚侍寝,迫不及待开始沐浴更衣,梳妆打扮。
  待到月上中天,玉京殿内,熏香缭绕。
  荣飞燕一袭月白色寝衣,烛光下还泛着柔和的光泽,衬的她肤如凝脂,莹白动人。
  赵晗靠在由金线绣制而成的引枕上,似笑非笑的打量着她。
  只见荣飞燕轻哼一声,娇嗔的语气中略带几分幽怨,“官家可算是想起臣妾了。”
  “官家若再不来,臣妾还以为您已经把人家给忘干净了。”
  赵晗轻笑道:“朕近日忙于政事,实在分身乏术,今日一得空便来爱妃你这儿了。”
  “哼,我看官家现在的魂儿都在盛昭容身上。”荣飞燕微微侧身,眼下是藏不住的醋意与娇俏。
  赵晗伸手将她往自己身边拉了拉,荣飞燕倒也识趣,直接埋首在他怀中。
  后宫女人争风吃醋实乃常事,只要不出格,都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论相貌臣妾是不如盛昭容,不过若论服侍官家的本事,臣妾可不认输。”
  说话间,荣飞燕已主动褪去衣裙,露出绣有鸳鸯戏水的肚兜。
  腰肢细软,曲线玲珑,大腿颇具肉感,小腿又格外纤细。
  “论起身段,爱妃也远胜明儿啊!”赵晗忍不住感慨着。
  荣飞燕娇哼一声,“官家知道便好!”
  “往后可得多多来臣妾宫里,否则长夜漫漫,臣妾一人实在孤寂的很。”
  ——
  三月初,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汴京内外处处可见斑驳的新绿。
  王安石、顾千帆、齐衡等人已从汴河乘船南下,若是一路顺畅,至多半月便可抵达江南地界。
  石锵已命漕帮众兄弟暗中打探各州府官员私下的往来应酬,及一些鲜为人知的隐情。
  苏州,萧府,二进院书房内。
  年逾四十的萧钦言一身石青色锦袍,腰系玉带,虽已有几缕白发,却丝毫不显老态,一双眼睛锐利有神。
  他端坐在案前,轻轻抚摸着手指上的白玉扳指。
  站在他下首之处的亲信抱拳道:“大人,皇城司顾大人不日便要抵达,咱们可要早做准备?”
  现下朝中有支持新政者,就必定有一批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派,而萧钦言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江南地界经营多年,与盐商、茶商、六部官员、豪绅皆有往来,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萧钦言轻叹一声,顾千帆在皇城司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他了解的一清二楚。
  在他看来,这孩子的性格和他外祖父如出一辙。
  官场上不知变通,只认死理,又固执的很。
  自己的长子萧谓虽有几分小聪明,但全放在吃喝玩乐上了,次子萧谚能力平平,既无城府也无魄力。
  两个庶子就更别提了,只知在家中享乐厮混,根本扶不上墙。
  顾千帆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文武双全之才,偏偏他改姓顾了,已是名正言顺的顾家子。
  只怕还对自己这个生父恨之入骨。
  萧钦言仰天长叹一声后,低声道:“田地账目务必做得干净些,让他们查得出几分疏漏,但也不能露了真正的底。”
  “小的明白。”亲信拱手一礼,转身离开。
  萧钦言则站在窗前,负手而立。
  对于顾千帆,他心里是有愧疚不假,但这还得基于顾千帆如今能力出众,是唯一有望继承自己衣钵的儿子。
  约摸一盏茶时辰后。
  萧钦言对着自己心腹小厮吩咐道:“若顾大人来苏州府,递个口信过去,让他来见我一面。”
  ——
  积英巷,盛府。
  勇毅侯府在汴京的老宅已经修缮完成,徐平远在金陵完婚后,便与家眷一同入京。
  今日,他特意携妻子董氏来拜见盛老太太。
  寿安堂内,二人面带笑意,恭谨行礼道:“侄孙拜见姑祖母。”
  “侄孙媳拜董氏见姑祖母。”
  老太太轻轻转动着手中的佛珠,抬起双眸仔细打量着董氏。
  见她模样周正,举止端庄,与徐平远站在一起,的确很是相配,忙抬手道:“不必多礼。”
  说罢,她又示意董氏来到自己身前,将腕上的玉镯取下,轻轻套在她的腕上。
  董氏低头看了一眼,柳眉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惶恐。“姑祖母,这未免有些太过贵重了……”
  老太太直接打断她的话,温声道:“你既嫁过来,今后平远有你从旁照料,我也放心。”
  “权当是姑祖母给你的见面礼,莫要推却。”
  一旁海朝云跟着开口道:“咱家老太太一直盼着你们能早日来京城,就收下吧,往后两家要多多来往才是。”
  董氏转身看向海朝云,轻轻点头。
  “我初来京城,对京中的规矩和人情往来都生疏得很。”
  “今后还望海二嫂嫂能多多指点我一二,别让我误了礼数,给官人丢脸。”
  海朝云温婉一笑,“好,你得空常来寻我就是。”
  另一边,葳蕤轩内。
  盘算声噼啪作响,王若弗正忙着盘点公中账册。
  如兰斜倚在软榻上,一副慵懒之态,顺手拈了个蜜饯送入口中,幽幽道:“母亲,昨日四姐姐生了。”
  “哦?”王若弗停住正在拨弄算盘的手指,抬起头饶有兴致的看向如兰。
  “丫头还是男丁?”
  如兰眼珠子滴溜一转,故作漫不经心道:“是个丫头,来的路上恰好碰上了韦大娘子,她亲口告诉我的。”
  “我看她那样子,比我还高兴呢。”
  王若弗挺直脊背,晃了晃略有些僵硬的脖子,嘴角亦是忍不住微微上扬。
  春珂有庶长子傍身,又对她恨之入骨。
  若墨兰一直没有嫡子,将来永昌伯爵府分完家,她的境遇只会更加艰难。
  自打梁六郎看过梁锦月送来的书信后,对墨兰的态度愈发冷淡,已经不顾吴大娘子的阻拦,将春珂抬为贵妾。
  秋江也深得梁六郎的心,并且把墨兰往日在家中的所作所为全盘托出。
  如兰撇嘴道:“过些时日她家的满月礼,母亲你可要过去瞧瞧?”
  王若弗闻言,直接扭头对刘妈妈道:“到时候梁家的请帖送来,就说我身子不大爽利,不便亲自上门道贺。”
  “再去库房随意挑样东西遣人送过去,不用太贵重,也别失了我的脸面。”
  “是,夫人。”刘妈妈当即应了一声。
  如兰双手托腮,晃了晃脑袋,“你们不去,我可要去,梁家的热闹我一件都不想错过。”
  刘妈妈无奈一笑,轻声道:“都嫁为人妇了,五姑娘还和四姑娘怄气呢。”
  “那是,我就要给她添添堵,哪天气死她才好。”
  “我必须要亲眼看着彻底她翻不起身来,才算解气。”
  如兰轻哼一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墨兰过的不顺心,那她就高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