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更加厌弃
  谢家的势力虽然被剪除,但朝中依旧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尤其是宋玉卿,自从周仕璋“死而復生”后,她对自己的態度越发冷淡疏离,让他心中如同梗了一根刺,难受至极。
  这时,殿外传来通报。
  “启稟皇上,贵妃娘娘派人送来奏章。”
  李彻眉头微皱,心中闪过一丝不耐。
  谢澜这个女人,自从被贬为贵妃,就变得越发烦人。
  每日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送些无用的东西来,让他心烦。
  但想到谢澜如今病重,李彻心中还是略微有些动容。
  毕竟,谢澜是为了他才落得如此境地,於情於理,他都应该对她好一些。
  “呈上来吧。”李彻语气淡淡地说道。
  青儿恭敬地將奏章呈上。
  李彻隨意地翻开奏章,原本漫不经心的神情,却在看到奏章內容时,微微一怔。
  奏章上,谢澜洋洋洒洒地写满了治理百姓的策略,以及追求宋玉卿的计策。
  李彻略感意外,心中对谢澜的“关心”也稍稍缓和了几分。
  看来,谢澜虽然被贬为贵妃,但心中还是惦念著他,惦念著朝政。
  这份心意,倒是难得。
  李彻耐著性子,细细地阅读著奏章上的內容。
  然而,隨著阅读的深入,李彻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脸色也逐渐阴沉下来。
  奏章上,谢澜所提出的治理百姓的策略,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空洞无物,根本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甚至有些计策,还存在著极大的风险,一旦实施,恐怕会適得其反,引发更大的民怨。
  至於追求宋玉卿的计策,更是让李彻感到荒谬可笑。
  谢澜在奏章中,竟然建议他以帝王之尊,放下身段,对宋玉卿百般討好,甚至不惜动用一些卑劣的手段,只为博得宋玉卿一笑。
  这简直是荒唐至极!
  李彻原本对谢澜稍有缓和的態度,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和厌恶。
  谢澜这个女人,果然还是如此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如今,周仕璋活著回来,本就使得风向对他不利,他何尝不想跟宋玉卿亲近?
  只是现在太冒进,只会適得其反!
  到了这个时候,她想的竟然还是如何爭宠,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根本没有真正为朝廷,为百姓著想。
  李彻將奏章重重地摔在桌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胸腔中充满了怒火和烦躁。
  原本以为谢澜会给他带来一丝安慰,没想到却更加让他心烦意乱。
  李彻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復心中的怒火。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宋玉卿清冷而又坚定的身影。
  若是换做宋玉卿,绝不会提出如此空洞无物的计策。
  宋玉卿的谋略和才干,远胜谢澜百倍。
  若是宋玉卿能够像以前一样,辅佐他,为他出谋划策,他又何至於如此烦恼?
  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
  是他亲手將宋玉卿推开,是他亲手毁掉了他们之间的一切。
  如今,他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宋玉卿离他越来越远,而他却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让李彻感到无比的挫败和痛苦。
  他睁开眼睛,目光空洞地望著窗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不甘。
  端王府內,端王正悠閒地品著茶,听著手下稟报宫中的消息。
  当听到谢澜病榻献计,呈上奏章时,端王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这个谢澜,还真是死心不改。”端王轻蔑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想著献计献策,妄图挽回皇上的心。”
  手下恭敬地站在一旁,低声说道。
  “贵妃娘娘此举,或许也是为了自保,毕竟如今她在宫中的处境,岌岌可危。”
  端王冷笑一声,摇了摇头。
  “自保?她以为献上几份空洞无物的奏章,就能自保吗?真是可笑。”
  “谢澜的这点小聪明,在皇上眼中,不过是跳樑小丑罢了。”
  “她越是急於表现,只会越发暴露她的愚蠢和浅薄,加速皇上对她的厌恶。”
  端王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
  “传令下去,开始行动吧。”端王语气冰冷地吩咐道。
  “务必让京城內外,都听到一些『有趣』的传言。”
  手下心领神会,连忙应声退下。
  端王望著手下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
  谢澜,你就等著承受更大的打击吧。
  你的徒劳挣扎,只会让你跌得更惨。
  很快,京城內外,开始悄然流传起一些关於贵妃谢澜的传言。
  传言暗指谢澜病榻献策,並非真心为国为民,而是为了爭宠固位,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有人添油加醋,將谢澜的计策贬低得一文不值,甚至说她的计策是误国之策,一旦採用,將会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些传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京城蔓延开来,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广泛议论。
  百姓们也受到了传言的影响,对谢澜更加厌恶,甚至有人开始在背地里咒骂谢澜,诅咒她早日病死。
  与此同时,端王却表现得忧国忧民,亲自前往城外,賑济灾民,施粥布药。
  他嘘寒问暖,体恤民情,贏得了百姓的广泛讚誉。
  百姓们纷纷称讚端王仁德,是真正的贤王。
  端王的名声,也因此水涨船高,在朝野內外,都树立了仁德之名。
  而谢澜,则成为了眾矢之的,遭受著来自朝野上下的指责和谩骂,处境越发艰难。
  “病榻献计?呵,她倒是挺会抓住机会。”
  兵马司內,宋玉卿听完青儿的稟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底儘是不屑。
  阳光透过窗欞,在她清冷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她眉眼间一片清寒。
  青儿恭敬地站在一旁,低声道:“贵妃娘娘这次的奏章,似乎写得煞费苦心,听说皇上还为此召见了多位大臣。”
  “煞费苦心?”
  宋玉卿轻嗤一声,语气中带著几分嘲讽,“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她越是急於表现,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娘娘说的是。”青儿附和道,心中却暗自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