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厨子还是能臣
  “李尚书,我大唐可到了刀枪入库的时候?”
  李世民把许哲放在李府,李靖出了这么大的紕漏,他有些生气。
  突厥之仇未报,异族虎视眈眈,边关还有人投靠异族为虎作倀。
  这些臣子,怎么就为个铁锅,耽於享乐了。
  长孙无忌演示的全鸡宴,夸大了事实,让李世民十分警惕。
  李靖高声道:“臣请入边塞,替陛下扫灭突厥。”
  李靖南征北战,能战敢战,绝不怯战。
  李世民感受到李靖的决心,缓缓道:“时机未到。”
  他又何尝不想灭掉突厥,只是这两年,年景实在不好。
  李靖有这般战心,在刑部屈才了,或许兵部更合適。
  李世民决定,先把许哲的事解决了再说,“朕命许哲读书,他在做什么?”
  李靖没有回答,而是递上了一个奏章。
  李世民看著奏章上奇怪的符號,耐心的默读。这一遍看下来,竟出奇的顺畅。
  他又拿过一份奏章,两相对比,明白了符號的作用。
  李靖又递上一页纸,“臣府上的先生,因这两个符號,不愿再教他。”
  在李靖看来,许哲真不是读书的料,谁知道会什么离经叛道的东西折磨人。
  可怜宋夫子一把年纪,遭不住这样的摧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世民很快明白两句话的不同意思,笑骂道:“稚子之言,若是都要百姓明白,政令如何推行下去。”
  天下还是愚民居多啊,他並没有愚民的打算,只恨英才不够,世家垄断了晋升门路。
  科举已经在他的规划里,让寒门有上升通道,势在必行。
  李世民道:“这个符號,很有用处。”
  他再次看向李靖,泄露庖厨之道的事还没解释清楚。
  李靖躬身道:
  “陛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
  “若陛下想要一个庖厨,不妨將他召进宫来。”
  “若陛下想要一个良臣,不如將他放归。”
  李世民没想到李靖会这么郑重的劝諫,他仔细思量,觉得李靖说的有道理。
  在涇阳的村子里,许哲能想起炼盐,制犁。来长安了,反倒只会做美味的菜。
  看来,只有把许哲放在穷困的地方,才能做出有利百姓的事来。
  李靖又道:“实不相瞒,臣府上销较之前,多了数倍。”
  李世民看著略微有些发福的李靖,说不出什么滋味。
  若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早把许哲召进宫来,何至於如此纠结。
  李世民终究鬆了口,“让他滚回涇阳去,无朕詔令,不得返回长安。”
  涇阳不远,隨时可以召回来。
  李靖道:“陛下圣明,臣有意派一名家將护卫,请陛下恩准。”
  人是李靖引荐的,他有护佑之心,乃是人之常情。
  “准。”李世民同样思量著,该派何人监视並保护许哲。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李靖走后,他又拿起奏章,为了提高效率,或许应该改一改规制。
  ……
  李府,许哲接到了驱逐出境的命令,有点懵。
  李靖的效率有些高,这么快就办妥了事情。
  无詔不得来长安,李世民替他关上了长安的大门!
  失去长安这个大市场,真令人心痛。
  许哲问道:“我的培训班呢,魏厨娘能否帮忙开下去,咱们五五分帐。”
  李靖怒瞪了他一眼,“不许再办了。”
  许哲才薅了一个月的羊毛,这么快就被取缔。
  外面还有一堆羊,等著他薅呢。
  这可比在村里种地强,真是可惜。
  许哲躬身行了大礼,“多谢县公相助,我还有一事相求。”
  “说吧。”李靖想到要送这个小子离开,一身轻鬆。
  许哲奉上了一张纸,“还请您帮忙採买,我出钱。”
  收到限期离境的通知,都来不及去採买,只好拜託给李靖。
  有钱不,如同锦衣夜行,青山村的养殖业,是时候开展起来了。
  “六百只小鸡,一百头小公猪……”李靖不禁有些担心,“你们村的人,能养得了?”
  许哲对村里人有信心,大家都是吃苦耐劳惯了的,一家十只鸡,两只猪,小意思。
  至於要小公猪,方便去势。
  李靖唤来管事,让他安排处理,又对许哲道:“你去收拾吧,儘早离开,货物备齐后,我遣人送去你们村。”
  许哲诧异,“您是说陛下?”
  李靖怒道:“陛下一言九鼎,岂是你能腹誹的,还不快滚。”
  许哲麻溜的出了屋子,对著刘宇道:“刘护卫,我们要回去了。”
  刘宇睁大了眼睛,“真的?”
  “憋住。”许哲板著脸,“哎,长安真好,我好捨不得啊。”
  刘宇揉了揉脸,“我也捨不得。”
  李陌看著奔回客房的二人,无奈的摇摇头。
  装样子都不会,还喜欢装,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李陌露出了笑容,真好啊,再也不用护卫这两个腹黑的小子。
  他只觉得生活都有了光亮。
  ......
  翌日,李世民召见了太府寺的官员。
  铁製品和鸡的价格,上涨了二至三文。
  最近长安,只要有鸡露面,很快就被买走。
  附近州县,听闻长安盛况,有商人运鸡到长安售卖。
  因此价格又渐渐的回落,並没有引起多大的波动。
  李世民微微鬆了一口气,又问了粮价。
  粮价没变,但粮食的价格提醒李世民,今年还是灾年。
  李世民越发觉得,把许哲赶回涇阳没有错。
  此时的长安,当以稳妥为主。
  民部(户部前身)尚书如今空缺,由民部卢侍郎进行匯报。
  “说吧,降了多少?”
  李世民做好了准备,还好把控及时,只影响了一月。
  卢侍郎面带喜色,“陛下,没降,增了。”
  李世民拧了拧眉头,“什么,增了?”
  “是的,增了。”
  卢侍郎万分肯定,因李世民特意交代,他亲自走的长安县衙,命人统计核验。
  长安的奢靡之风盛行,怎么税收反而增加了。
  此时的老百姓,大都吃不起肉,长安的鸡,完全是大户人家在消费。
  后世经济那么发达,也怕不消费,只有敢消费,经济才能活起来。
  损天下百姓供君王玩乐,才是取死之道。
  李世民崇尚节俭,可不是昏君。
  他忽然觉得有些冤枉许哲了,要不要將他召回来?
  可君无戏言,命令刚出,立马反悔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