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茅盾文学奖典礼,两个奖项?
  第165章 茅盾文学奖典礼,两个奖项?
  十二月,十二日。作家协会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公布了获奖的人员,分別是李有思、刘心武、张洁、李准。
  获奖名单的公布一时之间引起来了轩然大波,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有思太过於年轻了。
  茅盾文学奖这么一个全国最大的长篇小说奖,而且是四年评选一届,每一届的作品都才三四个左右,这么一来李有思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占据了一个位置,確实是很难说得清楚。
  记者招待会一经结束这时候立马有好事的记者凑了上去:“我是《中青报》的记者小王,请问一下,张光年同志,茅盾文学奖今年的评委会將如此重大的一个奖颁给李有思,是否有失公允?“
  “李有思的获奖合乎程序。”张光年说道。
  这群人並不是不相信李有思而已,只是不论哪个年代都有无良媒体,单纯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而已。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人是古华,他获奖时年仅40岁,李有思同志才二十二岁,是不是资歷不太够?“
  立马又有作协评委会的回应:“评奖只是看作品实力,和资歷、入行时间没什么关係的。”
  “—”
  一时激起千层浪,李有思获奖的消息倒是很快传遍开来。
  ~~
  李有思回去家里面看到满天飞的消息,自己倒是无所谓了。
  茅盾文学奖是四年一届的文学盛事,受到这么大的关注,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十二月十七號,是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日子。
  李有思照常的换上一身整洁的中山装去了大会的现场。
  人民大会堂门口,李有思的那一辆红色的本田摩托车一经出现,倒是引起来了不小的注意,毕竟北平的文坛作家里面也就他最骚气,还整了一个摩托车。
  年轻人总归有些傲气、喜欢张扬,这些都是老作家们能够接受的程度。
  李有思停下了摩托车。
  幸好大会的颁奖仪式现场是在大会堂,如此庄重的场所,就算是那些记者想要过来获得什么大新闻,也好歹得掂量掂量一下。
  李有思进入了会场。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时候来过一次,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今天来的人不算多,后排是《人民日报》《中青报》《北平日报》《文艺报》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社的位置。
  前面几排就是获奖作家和责任编辑的位置了。
  刘武给李有思打了一声招呼:“李,过来。”
  李有思连忙走了过去。
  旁边坐著此次获奖的作家张洁和李准。
  张洁四十一开始创作,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的成就也不低,获得了两次茅盾文学奖,是一个挺有学识、而且有点气质的老人家。
  李有思打了声招呼。剩下的李准是一位中年男人,对著李有思温和一笑。
  因为接触不多,李有思也不知道这两人什么性格,但是他们两都比较低调。
  刘心武凑过来问道:“你猜猜你哪部作品获奖了?”
  “这我怎么知道?你是我的编辑,你都不知道。”
  “我也迷惑啊!评委会也不说,搞得人心里挠挠的。我猜应该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了,毕竟是军事说,一年一部军事小说嘛!“
  张洁一笑:“心武,你也別猜了,弄得好像是啥有幕后一样,能获奖就是好事嘛!”
  大会的开始,就是巴金作为评委会主席开始致辞:
  “各位同志们好,在万眾瞩目之下,迎来了我们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
  此刻,我还是能感受到茅盾他那份对中国文学的赤诚。四年前,他在病榻上留下遗愿,要以自己的积蓄设立这个奖项,为的就能够鼓励全国长篇小说创作,鼓励文学发展!
  茅盾文学奖我们也办好了一届了,这是第二届,希望未来也能越办越好...
  本届评选覆盖1982到1984年间的作品,这三年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浪潮渐起的关键时期。”
  “下面有请,刘白羽同志颁奖。”
  巴金讲完话,倒是有些累了,把话筒递过去,评委会的刘白羽站了起来,他说道:
  “刘心武《钟鼓楼》,小说以以钟鼓楼周边胡同为舞台,於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將市井百態浓缩其中——是一篇优秀的详细的人民写照。”
  “张洁《洁白的翅膀》,小说聚焦国家重工业部及曙光汽车製造厂,深刻描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工业改革进程中复杂纠葛的矛盾..”
  “李准《黄河东流去》,小说以1938年黄河园口决堤为背景,用七户农民家庭在流亡中的挣扎、互助与坚守,展现了中国农民在苦难中不屈的生存意志,以及对土地、家园的深沉眷恋——”
  啊~呸,老蒋!
  接下来,所有人都是屏气凝神。
  因为李有思获奖的消息,早早就流传开来,他这两年写下来的长篇小说还算挺多的,但是吧——两篇小说都应该是有能力获奖的,这群作家都不知道李有思哪篇小说获奖。
  “李有思《我的团长我的团》,该小说细致描写了东北军、川军、魔都军——来自全国各地的炮灰团,是国內军事小说的標杆,顛覆了以往的军事小说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不一样的抗战故事——”
  所有人都鼓掌!
  鼓掌声响彻了整个大会的现场。
  但是他们更加注意到了刘白羽没有停下来:
  “鑑於《追风箏的人》在对中国文学的传播上面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內外都有著不错的討论度,该书通过描写两个男孩在战爭的遭遇,展现了背叛、救赎等普世价值,也是优秀的反战题材小说。“
  “经过组委会討论决定,授予《追风箏的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
  大会现场瞬间就沉寂下来。
  荣誉奖就像是安慰奖,如果说他不是茅盾文学奖也说得过去,如果说是,好像也能说得过去?
  就像是这篇小说做出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不给《风箏》颁奖,有些人就接受不了。
  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国內的影响力铁定是比起来《风箏》要大上很多倍的,国內的受眾更大,不可能为了討好国外,就把茅盾文学奖颁给《风箏》吧?
  两个小说的爭论很大,於是当时张光年搞了一个中庸之道“討论来,討论去,不就是因为怕落了一个小说,后面会被千夫所指吗?所以我说,不如搞一个荣誉奖。反正最终解释权在我们这里,到底是不是奖,都无所谓。”
  这和《红楼梦》《西游记》的遭遇有点相像,当年两部电视剧拍完,因为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不可能不颁奖,但是《红楼梦》受到了学界普遍谩骂。
  最后也是折中颁了一个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特別奖,《西游记》是第八届特別奖。后世似乎没有特別奖了。
  还得是这些文人会说。
  安慰奖就安慰奖,搞个荣誉奖~~~特別奖~~~不就换个名字吗?
  不过李有思倒是挺开心的,因为就算是荣誉奖,奖金不变就行,他立马急匆匆的走上领奖台。
  “”
  这倒是让李有思想起来一些事情.
  茅盾文学奖確实出现过荣誉奖,但是不是第二届。出现荣誉奖的时候是在第三届的茅盾文学奖,当然也就只有第三届是这样。
  一部作品是《浴血罗霄》,作者是开国上jiang,这部小说创作於1937年至1941年间,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游击队斗爭为背景。
  还有是《金甌缺》,这部多卷本歷史小说以北宋末年靖康之变为背景,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蕴和艺术成就。但是是80年开始出版,超出评选时间。
  这两部作品有些特殊性,所以当年就给他们颁发了荣誉奖该说不说,主旋律的小说確实十分的—
  而《追风箏的人》也是开了一个先例,提前获得了一个安慰奖。
  你说我获得了两个奖?可是有一个是安慰奖不作数的!!!
  李有思也觉得挺厉害的,还是文人的脑子灵活。
  刘心武难掩震惊:“牛逼!”
  张洁和李准脸上首先出现的是意外,李有思获得茅盾文学奖其实不算是意外,毕竟他的小说都是畅销到影响一代人的程度,不颁奖也是说不过去了。
  《平凡的世界》当年也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该小说写得绝对是好的,不可能否定它在八十年代对於年轻人的鼓舞作用,但是文学界一直以来广泛批评路遥的就是文学性不够——
  但是获得两个奖起先让两个人也是有一点点反对的,我们俩这么老的资歷,没见获得两个奖?
  不过也想通是一个安慰奖,这才脸上露出来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我就说张光年老师为什么告诉我获奖的时候,神秘兮兮的,不告诉我到底是什么!
  原来他们在这里憋了一个大的啊!”
  刘心武挠挠头,感觉这一招多半是张光年想出来的,其他的几位老师憋不出来这一招。
  下面又是颁奖环节,巴金带著奖金上台来:“恭喜你,获得了两个奖项。”
  “巴金老师,您这是寒磣我了,家不知道,我还不懂荣誉奖是什么意思吗?”李有思双手接过两个奖牌、奖牌。
  一份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一份是《追风箏的人》的。
  第二份的证书多了荣誉两个字,但是毕竟是茅盾文学奖,就算只是一个安慰奖,那也是有一定门槛的,不是谁想获得就能够获得的。
  “这是奖金。”
  巴金从口袋拿出来两张奖金单:“这是作协的特有的奖金单,凭藉它可以去银行取款一万元。”
  “那我这是两万元了?”
  茅盾先生这个奖金模式確实十分具有吸引力,要想一想,是在81年第一届的时候就是一万元的奖金啊~对於这群千字十块,写一百万字才有一万块稿费的穷苦作家来说,这一万块是多大的奖励?
  文人也爱財,没钱搞屁的文学,哪里静得下心搞文学?
  “谢谢老师。”李有思抽了一只把两个奖金单收入囊中。
  巴金带著评委会继续颁奖。
  刘心武十分羡慕的说道:“小李,两万块啊!这可是两万块啊!再怎么都要请客吃饭吧?”
  “好,一定一定~”
  下面的討论声丝毫没有结束,一个人获得两个奖的事情让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当中。
  直到现在才有人回过神来,他们全体目光落在李有思身上,不断打量著。
  李有思对於下面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十分具有刺激性的,眼红不已,但是只能够接受了。
  “—个正奖,—个荣誉奖?也算是第例了吧?”
  “不过两个作品获奖都算是合乎程序的吧?其实我也觉得两个作品都有机会获奖,《追风箏的人》就是在国內的影响力低了,不然也是正奖。”
  “两万块钱啊!我做梦都能笑醒。”
  现场变得吵闹不已,也是在这个庄重的会场难得的一次失控,毕竟大多人觉得合乎常理,但也有不好的反对的意见嘛。
  张光年马控场:“各位安静下,保持下会场纪律”
  这么一声落下,全场瞬间又变得寂静了,目光都锁定了李有思。
  他手里拿著两个奖项,还呲著个大牙在哪里乐呵呵。
  毕竞正常人同时获得了这么大个奖项,做梦不得笑醒?
  “现在进颁奖典礼的下个环节,由获奖者代表李有思同志发表获奖感。”
  没办法,还是李有思,一是年轻人,按规矩是他发言,二是两个奖项,还是应该他发言。
  他接过话筒:“我很感谢总政刘白羽老同志赏识,不是他《团长》是没有办法发表的,他力排眾议,也感谢《人民文学》编辑部,是他们——”
  “再次替《追风箏的人》感谢《收穫》杂誌社的巴金和李小琳先生,小说在国內没有多少的討论度,但是因为他们联繫国外出版社才有机会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