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规划未来;收徒
  深夜,高林带著怀里的暖意回到家。悄悄停下自行车,轻手轻脚进入厨屋。
  生意不能耽搁,再晚也得把东西备齐。
  待一切收拾妥当,时间已经临近两点。
  草草冲洗身子,睡意全无。
  煤油灯火苗跳动著,把他的影子投在土墙上,晃晃悠悠。
  他坐下摸出纸笔,在灯影里沙沙地写。
  『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錶、电视机、家具、房子。』
  这些是结婚前要准备的东西,既然答应了,就要实现。
  他想给小哑巴一个体面的婚礼。
  自行车已经有了,余下的粗粗一算,少说也得三千开外,其中砖瓦房占大头。
  这还只是明价,那些要命的票证、工业券才是最大的难题。
  高林长长吁了口气:“为什么不穿到九十年代去,那样还可以请宝总和爷叔帮帮忙呢。”
  他自嘲的摇摇头,甩开不切实际的念头。
  笔尖重新落下,重重地圈出两个字:饭馆。
  目前摆摊的利润不错,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开饭馆一直是高林心心念念的事。
  笔尖轻轻敲著桌面。
  篤...篤...篤.....
  高林的思绪飘远了,脑子里蹦出了几个名字。
  悦宾饭馆、味美馆、长短亭。
  这些都是在80年开的个体饭馆。
  bj的悦宾饭馆,由刘桂仙和丈夫郭培基创办,一开始是为了解决五个子女就业问题。
  高林过去也和他们接触过,听说当时光跑手续就了一个多月。
  开业当日登上北京晚报头版,外国记者爭相採访,美国合眾社称其为。
  “私人工商业復甦的象徵。”
  不过很快被邻居举报『里通外国』,『搞资本主义』。
  直到81年春节,才平息爭议。
  味美馆在上海,由待业青年陈贵根创办,首月创造了3000元销售额。同年十月就被接到bj会见领导了。
  长短亭就比较倒霉了,在yp区卖点心。
  因为收入太高,遭人眼红举报。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生意被叫停。
  这些人摸著石头过河,给后来者趟了条道。
  开饭店的路子是有的,但难处也明明白白。
  一个是营业地点,第二便是人员。
  他们用的是自家房子,人员也都是家里人。
  高林在城里可没房子,难不成开村里?那不是和在农村开咖啡馆一个概念吗。
  高林揉了揉发紧的眉心。
  眼前还得等那张个体户的执照批下来。
  往后才是寻门市,拾掇门脸。
  人手倒是有现成的,大哥大嫂、范二都是自家人,就算有人查,也可以说是家里人帮忙。
  至於赵家四兄弟...倒是能以学徒的身份出现。明个问问他们的意愿。
  高林撂下笔,搓了搓脸。
  思路理清之后,心里终於轻鬆了些。
  正巧此时,邻舍的鸡又开始叫哥哥~撕破了这黎明前的寂静。
  他收拾收拾东西,將虾肉做好,准备出发。
  今个打算早点出摊,回来再补一觉。
  刚把东西挪到门口,忽听码头那边“咚”地一响。
  抬眼望去,范二那黑瘦的身影出现在晒场上。
  他瞅见高林在搬东西,赶忙上前,压著嗓子说:“二爷,放著我来!”
  他生怕吵醒高林父母。
  高林看著他:“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吗?”
  范二咧嘴一笑,探手接过东西。
  “二爷你不歇著,我怎么好意思去睡大觉啊。”
  高林笑著在他肩头拍了拍。
  这小子越来越懂事。
  照旧,鸡蛋等东西搬上范二那条小船,高林骑著自行车往城里赶。
  城里摊子收了,购货清单交给丁慧琳,顺带提了提大黑几个的事。
  丁慧琳没言语,只垂眼看著那纸单子。
  高林也乏了,蹬著自行车回到家,胡乱喝了两口粥,倒头便睡。
  ......
  一束斜阳懒懒地爬上高林的脸颊,他抬手挠了挠。
  门外传来赵家四兄弟的说话声,老四的嗓门最响亮。
  高林伸个懒腰坐起来,脑袋还昏沉沉的。
  熬夜伤神,往后真得少熬。
  趿拉著鞋出门,正撞见赵老大拎著一桶虾肉回来。
  “醒啦?”赵老大瞧著高林睡眼惺忪的模样,咧嘴笑了。
  高林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点点头。
  目光扫了一圈,没见范二,厨屋门口倒是堆满了採买的东西。
  这小子,把东西买全了才回去歇著,明天真得给他放一天假了。
  这么连轴转,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看赵家兄弟都在,高林想起凌晨的盘算,招呼他们进了堂屋。
  高林坐下,开口道:“正好都在,跟你们说个事。”
  赵家兄弟心头莫名一紧,莫非林子不用他们了?正嘀咕著,听高林说道。
  “过些时日我想在城里开个饭馆,到时候缺人手,想问问你们,愿不愿跟著我干?”
  四兄弟一时愣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赵老二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饭馆?上头......让开吗?”
  高林点点头:“可以的。当然,现在只是有个想法。
  今个主要问问你们的意思。要愿意,往后就跟著我,学点手艺。”
  饭馆真开起来,后厨一个人肯定忙不开,起码得有个配菜切墩的。
  这话一出,四人又互相瞅了瞅。
  学手艺?
  赵老大低头思考,老二的目光则落到两个弟弟身上。
  老三老四最是兴奋
  “我!我们学!”他们心里早有了这个念头。
  高林在他们眼里,可是个有本事的人。
  上报纸,进城摆摊挣大钱,叫人眼热得很。
  高林笑著,目光却落在赵老二身上。论天赋,四个兄弟中就他最好。
  赵老二也察觉出高林的注视,內心纠结。可他还是想读书。
  “林子,我这两个弟弟,也是尖钻(聪明)的......”赵老二开了口。
  赵老大也接上话。
  “我年底要办婚事,娘老子年纪也大了,怕离不开村子......我还是在村里给你帮帮忙吧。”
  高林点点头。
  人各有志,原也平常。
  就像后世,有人喜欢在老家的小城里过安稳的日子,也有人愿意去大都市寻找机遇。
  “行。老三老四。”高林转向两人。
  “待会儿跟我去厨屋,先教你们点简单的活。可想好了,这行当,可吃苦啊。”
  老三老四忙不迭点头:“不怕吃苦!”
  农村的娃娃都是苦水里泡大的。
  能跟著高林,日日见荤腥,已是多少人眼馋的福分。
  高林缓缓起身。赵老大笑著在俩弟弟背上各拍了一巴掌:“还不去磕头?”
  这时候拜师,讲究点的是要磕头送礼的。
  可他们家里穷,一时也拿不出像样的礼,只能日后补上。
  老三老四一听,忙不迭起身,作势就要跪,高林伸手拦住。
  “我不兴这套,用心学就行。
  你好好学,我好好教,学多学少,看各人悟性。”
  高林顿了顿,盯著两人:“可有一条先说下,要是偷奸耍滑。那往后,我也就不教了。”
  老三老四咽了口唾沫,连连应道:“哎!哎!晓得了!”
  高林招呼两兄弟跟上。走到门口,忽又停住,回头问:“对了,认识好些天了,还不知道你们四兄弟的名字呢。”
  赵老大笑道:“都是单字。”
  “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