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薇相助
黑市那桶油,泼出去了,也溅了自己一身腥。
打听消息那人眼神里的探究,像根刺扎在李向前心头。
必须儘快给自己披上一层“合法”的狼皮!
光靠地下作坊,光靠黑市,走不远。谁知道哪天就被人盯上?工商、税务、街道办,隨便哪个都能把他打回原形。
身份。他需要一个合法身份。
林薇。
这个名字突然浮现在脑海。那个年轻漂亮的记者,消息灵通,人脉广泛,见多识广。或许她能给出一些建议?
第二天下午,李向前穿著洗得发白但乾净整齐的衬衫,踏进了市报社大楼。这次不再需要纸条,门卫认出了他,主动打了內线电话。
“小林,找你的李向前同志来了。”
不多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林薇著一身淡蓝色连衣裙,青春靚丽,清新脱俗,头髮利落地扎成马尾,在阳光照射下闪著健康的光泽。
“李向前同志?稀客啊!听说你最近可是成了大忙人,红星厂的特聘顾问!”林薇快步走到李向前面前,眸子亮晶晶的,脸上带著一丝调侃和好奇。
李向前脸上微微发烫,挠了挠后脑勺。“林记者见笑了,都是厂里领导抬爱。”
“怎么会?大家都在传呢,说你把那台老掉牙的苏制鏜床修得比新的还好,差点让厂长跪下来求你入职!”林薇一边调侃,一边带著李向前往报社后面的小园走去。
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薇挑了一处乾净的石凳,招手示意李向前坐下。
“说吧,这次找我肯定又有事,对不对?”林薇双手托腮,笑盈盈地看著李向前。
李向前不擅长这种轻鬆的交谈氛围,但还是儘量让自己显得自然些。“林记者,不瞒您说,我最近在尝试搞点小生產,就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工业润滑油。黑市上试著卖了点,反响还不错。”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压低几分。“但总在黑市也不是办法,风险太大。我想问问您,像我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嗯……正规一点?”
林薇听完:“工业润滑油?这可是个好东西!现在很多工厂设备老化,正需要这个。”她点点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你说得对,黑市风险太大,一旦被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她手指轻轻敲击著石凳,节奏缓慢而有规律。“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政策虽然开始鬆动了,但个体户生產工业產品,尤其是化工类的,审批非常难,几乎不可能。”
李向前闻言,心沉了下去。果然如此,黑市是鋌而走险,正规渠道又几乎不可能。
林薇看他表情变化,赶紧补充:“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好的方式,是找个壳,也就是掛靠。”
“掛靠?”李向前皱起眉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对,掛靠。”林薇解释道,“就是找一个经营不善或者半停產的集体企业、街道工厂,你以技术入股或者承包他们某个车间的形式,利用他们的名义进行生產和销售。”
她手在空中比划著名。“这样,你就有了合法的身份,產品也能通过他们的渠道部分销售。当然,你需要付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费或者利润分成。”
李向前双眼微亮,心跳加快。这不正是他需要的解决方案吗?合法身份,加上部分销路,还能藉助正规渠道採购原材料!
“林记者,您……知道有这样合適的单位吗?”他满怀期待地盯著林薇的脸,生怕错过任何细微表情变化。
林薇看著李向前充满渴望的眼神,扑哧一笑:“你倒是会抓壮丁!我才帮你找了废弃屠宰场,转眼又来问厂子!”
她故作嗔怒,却掩饰不住眼中的笑意。“不过,这事儿嘛……我还真帮你留意过。”
李向前闻言一怔,没想到林薇竟然提前为自己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什么她会这样帮自己?单纯因为自己修理技术好?还是因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又或许……其他什么原因?
“市里有家叫前进的街道五金厂,”林薇继续说道,“效益很差,基本处於停產状態,厂长老太太正愁著怎么给工人发工资呢。或许,你可以去跟她谈谈?”
她娇俏地眨了眨眼睛,语气中带著一丝狡黠。
李向前猛地站起身,激动得险些撞到石凳。“林记者,这消息太及时了!您简直……简直是我的贵人!”
林薇抬手制止了他的激动。“別急,我只是提供个线索。能不能谈成,还得看你自己本事。这个厂子规模不大,十几號人,设备也陈旧,但好在地方还行,有两间閒置的车间。最关键的是——”
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李向前。“老太太厂长退休在即,著急把厂子交出去,只要能保住工人工资,其他条件好商量。”
李向前迫不及待地追问:“厂长怎么称呼?在哪儿能找到她?”
“姓王,王厂长,六十出头,挺和气的一位老太太。”林薇从包里掏出一个小记事本,撕下一页写了地址和电话,递给李向前。“这是厂里的电话,下午两点后她一般都在办公室。”
李向前小心翼翼地接过纸条,如获至宝。“林记者,这个人情我记下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儘管开口。”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林薇忽然双手撑著石凳,身体微微前倾,“李同志,我看人很准的。你不是普通人,你有本事。我帮你,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做出点成绩来。”
她笑容灿烂,却带著不容置疑的认真。“到时候,可別忘了给我个独家新闻——个体户如何在改革大潮中白手起家,怎么样?”
李向前哑然失笑,隨即郑重点头:“一言为定。”
告別林薇,李向前迈著轻快的步伐离开报社。五月的阳光洒在肩头,温暖而不灼人。
那张小纸条被他仔细叠好,放进贴身口袋。
纸条上,一个名字,一串数字,可能就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
打听消息那人眼神里的探究,像根刺扎在李向前心头。
必须儘快给自己披上一层“合法”的狼皮!
光靠地下作坊,光靠黑市,走不远。谁知道哪天就被人盯上?工商、税务、街道办,隨便哪个都能把他打回原形。
身份。他需要一个合法身份。
林薇。
这个名字突然浮现在脑海。那个年轻漂亮的记者,消息灵通,人脉广泛,见多识广。或许她能给出一些建议?
第二天下午,李向前穿著洗得发白但乾净整齐的衬衫,踏进了市报社大楼。这次不再需要纸条,门卫认出了他,主动打了內线电话。
“小林,找你的李向前同志来了。”
不多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林薇著一身淡蓝色连衣裙,青春靚丽,清新脱俗,头髮利落地扎成马尾,在阳光照射下闪著健康的光泽。
“李向前同志?稀客啊!听说你最近可是成了大忙人,红星厂的特聘顾问!”林薇快步走到李向前面前,眸子亮晶晶的,脸上带著一丝调侃和好奇。
李向前脸上微微发烫,挠了挠后脑勺。“林记者见笑了,都是厂里领导抬爱。”
“怎么会?大家都在传呢,说你把那台老掉牙的苏制鏜床修得比新的还好,差点让厂长跪下来求你入职!”林薇一边调侃,一边带著李向前往报社后面的小园走去。
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薇挑了一处乾净的石凳,招手示意李向前坐下。
“说吧,这次找我肯定又有事,对不对?”林薇双手托腮,笑盈盈地看著李向前。
李向前不擅长这种轻鬆的交谈氛围,但还是儘量让自己显得自然些。“林记者,不瞒您说,我最近在尝试搞点小生產,就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工业润滑油。黑市上试著卖了点,反响还不错。”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压低几分。“但总在黑市也不是办法,风险太大。我想问问您,像我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嗯……正规一点?”
林薇听完:“工业润滑油?这可是个好东西!现在很多工厂设备老化,正需要这个。”她点点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你说得对,黑市风险太大,一旦被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她手指轻轻敲击著石凳,节奏缓慢而有规律。“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政策虽然开始鬆动了,但个体户生產工业產品,尤其是化工类的,审批非常难,几乎不可能。”
李向前闻言,心沉了下去。果然如此,黑市是鋌而走险,正规渠道又几乎不可能。
林薇看他表情变化,赶紧补充:“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好的方式,是找个壳,也就是掛靠。”
“掛靠?”李向前皱起眉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对,掛靠。”林薇解释道,“就是找一个经营不善或者半停產的集体企业、街道工厂,你以技术入股或者承包他们某个车间的形式,利用他们的名义进行生產和销售。”
她手在空中比划著名。“这样,你就有了合法的身份,產品也能通过他们的渠道部分销售。当然,你需要付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费或者利润分成。”
李向前双眼微亮,心跳加快。这不正是他需要的解决方案吗?合法身份,加上部分销路,还能藉助正规渠道採购原材料!
“林记者,您……知道有这样合適的单位吗?”他满怀期待地盯著林薇的脸,生怕错过任何细微表情变化。
林薇看著李向前充满渴望的眼神,扑哧一笑:“你倒是会抓壮丁!我才帮你找了废弃屠宰场,转眼又来问厂子!”
她故作嗔怒,却掩饰不住眼中的笑意。“不过,这事儿嘛……我还真帮你留意过。”
李向前闻言一怔,没想到林薇竟然提前为自己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什么她会这样帮自己?单纯因为自己修理技术好?还是因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又或许……其他什么原因?
“市里有家叫前进的街道五金厂,”林薇继续说道,“效益很差,基本处於停產状態,厂长老太太正愁著怎么给工人发工资呢。或许,你可以去跟她谈谈?”
她娇俏地眨了眨眼睛,语气中带著一丝狡黠。
李向前猛地站起身,激动得险些撞到石凳。“林记者,这消息太及时了!您简直……简直是我的贵人!”
林薇抬手制止了他的激动。“別急,我只是提供个线索。能不能谈成,还得看你自己本事。这个厂子规模不大,十几號人,设备也陈旧,但好在地方还行,有两间閒置的车间。最关键的是——”
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李向前。“老太太厂长退休在即,著急把厂子交出去,只要能保住工人工资,其他条件好商量。”
李向前迫不及待地追问:“厂长怎么称呼?在哪儿能找到她?”
“姓王,王厂长,六十出头,挺和气的一位老太太。”林薇从包里掏出一个小记事本,撕下一页写了地址和电话,递给李向前。“这是厂里的电话,下午两点后她一般都在办公室。”
李向前小心翼翼地接过纸条,如获至宝。“林记者,这个人情我记下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儘管开口。”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林薇忽然双手撑著石凳,身体微微前倾,“李同志,我看人很准的。你不是普通人,你有本事。我帮你,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做出点成绩来。”
她笑容灿烂,却带著不容置疑的认真。“到时候,可別忘了给我个独家新闻——个体户如何在改革大潮中白手起家,怎么样?”
李向前哑然失笑,隨即郑重点头:“一言为定。”
告別林薇,李向前迈著轻快的步伐离开报社。五月的阳光洒在肩头,温暖而不灼人。
那张小纸条被他仔细叠好,放进贴身口袋。
纸条上,一个名字,一串数字,可能就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