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颗头换一百亩田!(求追读,月票)
第16章 一颗头换一百亩田!(求追读,月票)
九月初七,天刚蒙蒙亮,三屯营的顺天巡抚衙门里已经聚满了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身玄色箭衣,腰挂长剑,坐在榆木书案后面,眼光扫过堂下站着的众人。
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分站两边,脸色都不太好看。魏忠贤缩在阴影里,佝偻着腰,眼神闪烁。蓟镇总兵孙祖寿和辽镇副总兵祖大寿按着剑柄,站得笔直。
书案上摊开一张巨大的《蓟镇舆图》,崇祯的手指沿着长城以北的燕山山脉慢慢划过去,最后停在三百里外的一个地方——大宁城。
“大宁……”崇祯低声念叨,“洪武年间,宁王朱权就藩在这儿,管着朵颜三卫,手握八万兵,六千战车。要是如今宁藩还在,建奴哪能蹦跶起来?”
他的手指重重一按,关节磕在舆图上发出闷响。
“不过六千帐的小部落,也敢冒犯大明天威!”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朕非灭了他们不可!”
他忽然抬头,眼光跟刀子似的扎向祖大寿:“祖大寿!”
祖大寿浑身一激灵,立刻跨步出列,抱拳沉声道:“末将在!”
“朕命你带三千辽镇铁骑,出潘家口,奔袭三百里,直捣大宁城!”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商量,“现在朵颜精兵都出来了,老窝正空着……这是天赐良机!”
这话一出,满屋子人都吓了一跳。
张惟贤脸色大变,急忙上前一步:“陛下!祖将军那三千辽镇铁骑,都是百战精锐!要是全都远袭大宁,三屯营防务空虚,万一有个闪失……”
朱纯臣也赶紧帮腔:“万岁爷,不如留祖将军协防城池,这样才稳妥……”
什么?还要守城?我们有三万蓟镇兵,一千多北京来的精锐,三千辽镇铁骑,对付几千蒙古杂兵还需要守城?
朱由检一阵无语,不过一想到说这话的是朱纯臣也就想开了。自己上上辈子居然让这怂包当总督京营戎政……后来吊煤山上真是自找的!
“孙祖寿,你说说!”崇祯扭过头,不看朱纯臣那怂样,而是看着孙祖寿,眼里带着期待。
孙祖寿一拱手,声如洪钟:“陛下!臣已经整顿兵马,三屯营内能打的蓟镇精兵,足有一万多!剩下的守城绰绰有余!区区几千朵颜鞑子,臣手下儿郎,足够应付!”
其实聚在三屯营这里的蓟镇兵士,只要能吃饱几个月饭,再严格操练一下,都是能出城野战的边军精锐。只是欠了十三个月的饷,再加上军粮被克扣,硬生生把能战的边军给饿垮了。
要是崇祯没办法把蓟镇这十万边军喂饱养壮,而是让他们继续饿下去,等到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的时候,那可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想到这儿,崇祯一拍书案:“好!三屯营防务,就交给孙卿全权指挥!”他随即转向祖大寿,声音陡然变冷,带着一股血腥味:“祖大寿!出潘家口,破大宁城!男丁,全部处死!妇孺、财物,都归你们部!”
“陛下!”张惟贤失声叫道,“朵颜向来臣服,就算束不的反叛,也不该牵连全族!这么狠辣,怕寒了塞外部落的心啊!”
朱纯臣也急了:“万岁爷,朵颜卫臣服我大明二百多年了,就算束不的狼子野心,他的部众……”
“今天不除,将来必成建奴爪牙!”崇祯厉声打断,眼光冰冷,“察哈尔虎墩兔汗(林丹汗)四月西迁,喀喇沁各部投靠建奴已成定局!朵颜久居燕山,熟悉地形,要是被建奴利用,蓟镇长城各关口,就危险了!束不的既然敢来犯边,就是自绝于大明!朕今天,就要行这雷霆手段,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他不再理会二人,目光灼灼地盯着祖大寿:“祖大寿!破城!屠灭!全部处死!敢不敢?”
祖大寿深吸一口气,胸中热血翻涌,抱拳领命:“末将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起身,走到祖大寿身边,压低声音:“朕知道你们宁远、锦州那场‘大捷’,斩获多少……水分大得很!”他微微一笑,“机会来了。蒙古鞑子,也是鞑子。记住,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祖大寿重重抱拳:“末将明白!定当寸草不留!”
崇祯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再次下令:“孙祖寿!”
孙祖寿肃然出列:“臣在!”
“集合蓟镇所有能战的兵,到校场誓师!”崇祯的声音如雷,“朕要向他们宣布——一颗真虏脑袋,换一百亩军田!”
他顿了顿,从腰间摸出一块御前亲兵的腰牌,在众人眼前一晃:“还能当朕的亲兵!”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张惟贤和朱纯臣:“英国公、成国公,让你们两家的家将、家丁也上……一颗脑袋,一百亩……顶你们两家占的田!”
张惟贤和朱纯臣脸色骤变,但在皇帝灼灼的目光下,终究不敢违抗,只得躬身领命。
三屯营校场上,秋风刮得旌旗哗哗响。一万多名蓟镇兵卒列队站着,大多衣衫破烂,手里的兵器锈迹斑斑。有人拄着长矛才能站稳,有人空着半截袖管,但此刻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高台上那个披着素白战袍的身影。
崇祯的目光扫过这些面黄肌瘦的士兵,看到他们深陷的眼窝和干裂的嘴唇,胸口就一阵发闷。
“蓟镇的将士们!”崇祯的声音在校场上空炸开,“朕知道你们苦!连着十三个月没见着军饷!口粮被层层克扣,家里老婆孩子饿得啃树皮,嚼草根!”
校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压抑的喘气声和低低的呜咽。
“但朕今天来,不光是来发饷的!”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朕是来给你们一个翻身的机会!一个挣下百亩良田,光宗耀祖的机会!”
“锵!”一声龙吟,三尺青锋出鞘,直指天空!
“朕已查明!这次破口入寇,祸害我蓟镇家园的,不是建州鞑子!是墙外那忘恩负义的朵颜卫!他们已经投降建奴,当了走狗爪牙!”
“朕今天立下军令!”崇祯的声音如同惊雷,一字一句,砸进每个人心里:
“一颗真虏首级,换一百亩上好军田!世袭罔替!”
“一颗脑袋,换一块御前亲兵腰牌!从此吃皇粮,拿厚饷.不管你在蓟镇还是在京城,都算是朕的亲兵!”
“斩首三级者,授百户!光耀门楣!”
死寂!死一样的寂静!
随即,像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爆发!
“万岁!万岁!万岁!”
“杀鞑子!换田地!”
“为陛下效死!”
狂热的呐喊声如同海啸般席卷整个校场,震得地皮都在抖。那些佝偻的身躯瞬间挺直,麻木的眼神被熊熊火焰取代!生锈的刀枪被死死攥紧,他们攥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崇祯抬手,压下震天的声浪,声音忽然变得低沉而有力:
“将士们!你们要想清楚!今天若不把这些背主求荣的朵颜鞑子杀干净,将来,他们一定会引着建奴的铁蹄,绕过宁锦坚城,翻过这燕山,从蓟镇的边墙缺口杀进来!”
他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激动而狰狞的脸:
“到那时,死的就是你们的父母!是你们的老婆孩子!蓟镇的大好河山,就会变成第二个辽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番话像冰冷的钢针,瞬间刺破了狂热的泡沫,让所有人陷入了愤怒与恐惧。保家卫国的热血,一下子压过了对田产的渴望!
“所以今天!”崇祯高举宝剑,“你们不是为朕而战!是为你们自己!为你们身后的父母妻儿!为这大明的每一寸山河而战!”
“杀!杀!杀!”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再次冲天而起,比之前更加狂暴,声浪滚滚,直冲云霄,连远处的山峦都好像在跟着发抖!
张惟贤和朱纯臣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嘴唇紧抿。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本该饿得连刀都提不动的兵痞,此刻眼中燃烧的火焰,竟让他们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魏忠贤更是缩紧了脖子,浑浊的老眼里第一次对这个年轻皇帝,生出了说不清的恐惧。这少年天子……竟有这般手段!
(本章完)
九月初七,天刚蒙蒙亮,三屯营的顺天巡抚衙门里已经聚满了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身玄色箭衣,腰挂长剑,坐在榆木书案后面,眼光扫过堂下站着的众人。
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分站两边,脸色都不太好看。魏忠贤缩在阴影里,佝偻着腰,眼神闪烁。蓟镇总兵孙祖寿和辽镇副总兵祖大寿按着剑柄,站得笔直。
书案上摊开一张巨大的《蓟镇舆图》,崇祯的手指沿着长城以北的燕山山脉慢慢划过去,最后停在三百里外的一个地方——大宁城。
“大宁……”崇祯低声念叨,“洪武年间,宁王朱权就藩在这儿,管着朵颜三卫,手握八万兵,六千战车。要是如今宁藩还在,建奴哪能蹦跶起来?”
他的手指重重一按,关节磕在舆图上发出闷响。
“不过六千帐的小部落,也敢冒犯大明天威!”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朕非灭了他们不可!”
他忽然抬头,眼光跟刀子似的扎向祖大寿:“祖大寿!”
祖大寿浑身一激灵,立刻跨步出列,抱拳沉声道:“末将在!”
“朕命你带三千辽镇铁骑,出潘家口,奔袭三百里,直捣大宁城!”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商量,“现在朵颜精兵都出来了,老窝正空着……这是天赐良机!”
这话一出,满屋子人都吓了一跳。
张惟贤脸色大变,急忙上前一步:“陛下!祖将军那三千辽镇铁骑,都是百战精锐!要是全都远袭大宁,三屯营防务空虚,万一有个闪失……”
朱纯臣也赶紧帮腔:“万岁爷,不如留祖将军协防城池,这样才稳妥……”
什么?还要守城?我们有三万蓟镇兵,一千多北京来的精锐,三千辽镇铁骑,对付几千蒙古杂兵还需要守城?
朱由检一阵无语,不过一想到说这话的是朱纯臣也就想开了。自己上上辈子居然让这怂包当总督京营戎政……后来吊煤山上真是自找的!
“孙祖寿,你说说!”崇祯扭过头,不看朱纯臣那怂样,而是看着孙祖寿,眼里带着期待。
孙祖寿一拱手,声如洪钟:“陛下!臣已经整顿兵马,三屯营内能打的蓟镇精兵,足有一万多!剩下的守城绰绰有余!区区几千朵颜鞑子,臣手下儿郎,足够应付!”
其实聚在三屯营这里的蓟镇兵士,只要能吃饱几个月饭,再严格操练一下,都是能出城野战的边军精锐。只是欠了十三个月的饷,再加上军粮被克扣,硬生生把能战的边军给饿垮了。
要是崇祯没办法把蓟镇这十万边军喂饱养壮,而是让他们继续饿下去,等到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的时候,那可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想到这儿,崇祯一拍书案:“好!三屯营防务,就交给孙卿全权指挥!”他随即转向祖大寿,声音陡然变冷,带着一股血腥味:“祖大寿!出潘家口,破大宁城!男丁,全部处死!妇孺、财物,都归你们部!”
“陛下!”张惟贤失声叫道,“朵颜向来臣服,就算束不的反叛,也不该牵连全族!这么狠辣,怕寒了塞外部落的心啊!”
朱纯臣也急了:“万岁爷,朵颜卫臣服我大明二百多年了,就算束不的狼子野心,他的部众……”
“今天不除,将来必成建奴爪牙!”崇祯厉声打断,眼光冰冷,“察哈尔虎墩兔汗(林丹汗)四月西迁,喀喇沁各部投靠建奴已成定局!朵颜久居燕山,熟悉地形,要是被建奴利用,蓟镇长城各关口,就危险了!束不的既然敢来犯边,就是自绝于大明!朕今天,就要行这雷霆手段,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他不再理会二人,目光灼灼地盯着祖大寿:“祖大寿!破城!屠灭!全部处死!敢不敢?”
祖大寿深吸一口气,胸中热血翻涌,抱拳领命:“末将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起身,走到祖大寿身边,压低声音:“朕知道你们宁远、锦州那场‘大捷’,斩获多少……水分大得很!”他微微一笑,“机会来了。蒙古鞑子,也是鞑子。记住,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祖大寿重重抱拳:“末将明白!定当寸草不留!”
崇祯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再次下令:“孙祖寿!”
孙祖寿肃然出列:“臣在!”
“集合蓟镇所有能战的兵,到校场誓师!”崇祯的声音如雷,“朕要向他们宣布——一颗真虏脑袋,换一百亩军田!”
他顿了顿,从腰间摸出一块御前亲兵的腰牌,在众人眼前一晃:“还能当朕的亲兵!”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张惟贤和朱纯臣:“英国公、成国公,让你们两家的家将、家丁也上……一颗脑袋,一百亩……顶你们两家占的田!”
张惟贤和朱纯臣脸色骤变,但在皇帝灼灼的目光下,终究不敢违抗,只得躬身领命。
三屯营校场上,秋风刮得旌旗哗哗响。一万多名蓟镇兵卒列队站着,大多衣衫破烂,手里的兵器锈迹斑斑。有人拄着长矛才能站稳,有人空着半截袖管,但此刻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高台上那个披着素白战袍的身影。
崇祯的目光扫过这些面黄肌瘦的士兵,看到他们深陷的眼窝和干裂的嘴唇,胸口就一阵发闷。
“蓟镇的将士们!”崇祯的声音在校场上空炸开,“朕知道你们苦!连着十三个月没见着军饷!口粮被层层克扣,家里老婆孩子饿得啃树皮,嚼草根!”
校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压抑的喘气声和低低的呜咽。
“但朕今天来,不光是来发饷的!”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朕是来给你们一个翻身的机会!一个挣下百亩良田,光宗耀祖的机会!”
“锵!”一声龙吟,三尺青锋出鞘,直指天空!
“朕已查明!这次破口入寇,祸害我蓟镇家园的,不是建州鞑子!是墙外那忘恩负义的朵颜卫!他们已经投降建奴,当了走狗爪牙!”
“朕今天立下军令!”崇祯的声音如同惊雷,一字一句,砸进每个人心里:
“一颗真虏首级,换一百亩上好军田!世袭罔替!”
“一颗脑袋,换一块御前亲兵腰牌!从此吃皇粮,拿厚饷.不管你在蓟镇还是在京城,都算是朕的亲兵!”
“斩首三级者,授百户!光耀门楣!”
死寂!死一样的寂静!
随即,像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爆发!
“万岁!万岁!万岁!”
“杀鞑子!换田地!”
“为陛下效死!”
狂热的呐喊声如同海啸般席卷整个校场,震得地皮都在抖。那些佝偻的身躯瞬间挺直,麻木的眼神被熊熊火焰取代!生锈的刀枪被死死攥紧,他们攥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崇祯抬手,压下震天的声浪,声音忽然变得低沉而有力:
“将士们!你们要想清楚!今天若不把这些背主求荣的朵颜鞑子杀干净,将来,他们一定会引着建奴的铁蹄,绕过宁锦坚城,翻过这燕山,从蓟镇的边墙缺口杀进来!”
他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激动而狰狞的脸:
“到那时,死的就是你们的父母!是你们的老婆孩子!蓟镇的大好河山,就会变成第二个辽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番话像冰冷的钢针,瞬间刺破了狂热的泡沫,让所有人陷入了愤怒与恐惧。保家卫国的热血,一下子压过了对田产的渴望!
“所以今天!”崇祯高举宝剑,“你们不是为朕而战!是为你们自己!为你们身后的父母妻儿!为这大明的每一寸山河而战!”
“杀!杀!杀!”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再次冲天而起,比之前更加狂暴,声浪滚滚,直冲云霄,连远处的山峦都好像在跟着发抖!
张惟贤和朱纯臣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嘴唇紧抿。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本该饿得连刀都提不动的兵痞,此刻眼中燃烧的火焰,竟让他们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魏忠贤更是缩紧了脖子,浑浊的老眼里第一次对这个年轻皇帝,生出了说不清的恐惧。这少年天子……竟有这般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