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胜利是检验明君的标准(求收藏,求月
第20章 胜利是检验明君的标准(求收藏,求月票)
跪在勋贵队列边上的晋商王登库,本来也和定国公徐希皋他们一样,对这支看着疲惫的队伍不以为然。他心里正盘算着怎么应付可能到来的查税。
这小皇帝办事太毛躁,不光逼阉党官员交议罪银,现在又盯上勋贵们占的军田!查到他这种晋商头上,怕也是早晚的事。
得早做打算啊!
可当那股子浓烈的咸腥腐臭味直冲脑门时,他下意识地抬了下头。目光扫过那些被盐粒半盖着的狰狞头颅。
突然,他的眼珠子死死钉在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徐启年肩头扛着的那杆长枪上!
枪尖下串着的第三颗脑袋,虽然糊满了盐渍和血污,但左边太阳穴附近一道显眼的刀疤,还有那扭曲却依稀能认出来的五官,像根棒子似的猛地砸在他心口上!
王登库浑身猛地一哆嗦!他常年跑宣大、蒙古,跟朵颜卫的台吉束不的做过不少买卖,有次吃酒还离得挺近见过这位桀骜不驯的蒙古头领。
那道疤,是束不的年轻时跟人抢女人留下的记号,他自己还当个宝似的吹嘘过!
“束……束不的?!”王登库喉咙里咕噜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却透着股子难以置信的惊骇!他边上的几个勋贵家丁听见动静,诧异地扭头看他。
王登库猛地一低头,脑门死死抵在冰冷的砖地上。身子却抖得停不下来,冷汗瞬间就湿透了里衣。
束不的!真是束不的!那个在燕山东边横着走,捏着张家口到辽东商路,他前不久还送了厚礼求着照应的蒙古枭雄……他的脑袋,这会儿竟像颗腌猪头似的,串在明军的长枪上,在这北京城的安定门里头示众!
一股寒气,从王登库的尾巴骨直冲脑门顶!
他这些年可没少往口外倒腾铁器和火药!朵颜卫和喀喇沁蒙古的地盘,那是去大金国的必经之路……小皇帝要是真把大宁给平了,会不会查出点啥?
“呕……”人群里终于有人撑不住了,当场就吐了出来。
更多的人脸色惨白,身子止不住地抖。恶心劲儿过去后,不少人心里头开始一阵阵发毛。
这小皇帝……哪是什么好大喜功的毛头小子?分明是……分明是杀神降世!
六七千颗!
全是鞑子脑袋!
拿盐腌的!
臭的!
连束不的的脑袋都挂在这儿了!
这说明了啥?!
说明这些狰狞的脑袋,十几天前,还长在活蹦乱跳、凶狠残暴的鞑子脖子上!
说明这支他们刚才还瞧不上眼的“疲敝之卒”,是踩着尸山血海回来的!说明那所谓的“大捷”,是实打实的犁庭扫穴,是灭顶之灾!
说明蓟镇大捷……是真的!
一次砍了六七千鞑子的脑袋!连束不的都没跑掉!
这“捷”……何止是大?这是泼天大功!是太祖、成祖之后,大明对北虏从没有过的辉煌大胜!
整个安定门内外,一时间竟没了声响。
只有马蹄声、脚步声、苍蝇嗡嗡声,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咸腥腐臭味,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凯旋”的残酷和真实。
阁老们忘了要进谏的话,脸上只剩下极度的震惊和不敢相信,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蹦不出来。
勋贵们脸上的不忿和冷笑早就僵住了,变成一片死灰般的恐惧。徐希皋偷眼瞥见王登库那筛糠似的背影,再想到刚才那声压着的惊呼,心里最后那点侥幸也荡然无存。
他们看着那些长枪上晃荡的脑袋,再想想皇帝清田开出的“二百亩换一个甲士”的条件,都觉得后脊梁发凉——皇帝手里,真有一支能砍下这么多鞑子脑袋、连束不的都宰了的强军?!
那他们该出人……还是出田?!
要是都不想出……又拿什么去挡?
东林清流们忘了义愤和失望。孙承宗、李邦华几个老臣老泪纵横(一部分是熏的,一部分是激动的),身子抖得厉害,嘴里喃喃着:“天佑大明……天佑……陛下神武……”
举子们更是震撼得不行。史可法激动得攥紧了拳头,指甲都掐进了肉里;管绍宁目瞪口呆,庄应会满脸通红,黄宗羲眼里精光直冒,死死盯着那些鞑子脑袋,又望向车驾方向,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疯喊:或许……这位天子,真能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马车里,帘子低垂,隔开了外面那股子冲鼻的味道。他闭着眼养神,脸上没什么表情,好像外面山呼海啸的万岁声、呕吐声都跟他没关系。
而这满城的“咸臭”,就是他朱由检,给这死气沉沉的北京城,给这各怀心思的朝堂上下,送的一份“厚礼”。
慈庆宫。
张皇后(懿安皇后)坐在暖阁里,手里捻着串佛珠,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周玉凤站在一旁,手指头无意识地绞着手帕,眼神时不时瞟向窗外。
一个心腹太监快步进来,声音带着压不住的激动:“启禀娘娘!万岁爷……万岁爷的圣驾已到安定门外了!是奏凯还朝!”
周玉凤眼睛一亮,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万岁爷平安回来了!”
张皇后紧绷的肩膀微微一松,但马上追问:“凯旋?怎么个凯旋法?鞑子……”
太监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更多的是震撼后的余悸:“回娘娘,万岁爷……万岁爷带回了几千颗鞑子的脑袋!拿盐腌过的……串在长枪上……那味儿……那景象……安定门内外都炸开锅了!”
“几千颗……盐腌的……”周玉凤脸“唰”地白了,胃里一阵翻腾,赶紧用手捂住嘴,强忍着没呕出来。
她想象着那尸山血海的场面,身子晃了晃。
张皇后却猛地站起身,手里的佛珠串“啪嗒”掉在地上!她眼里先是极度的震惊,随即那震惊像冰雪化开,变成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狂热的亮光!她一把抓住周玉凤冰凉的手,声音因为激动有点发颤:
“玉凤!听见了吗?!几千颗鞑子头!盐腌的!带回来了!”
周玉凤被张皇后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弄懵了。
她看着这位一向沉稳端庄的皇嫂,这会儿竟激动得脸颊泛红,眼里闪着泪光,全然不是平日模样,不由得怯生生问道:
“娘娘……您……您前些日子不还说,万岁爷轻率用兵,把自己置于险地,不是明君所为,要臣妾多劝谏吗?这……这屠戮……”
“傻孩子!”张皇后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种看透世事的明澈,“被瓦剌也先捉了去的,那是轻率用兵的昏君!能把束不的以下几千颗鞑子头都带回北京城的……”她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像宣告似的说道: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一般的人物了!”
北京城北,鼓楼下。
御驾缓缓行到这儿,喧闹的人潮被仪仗隔开,周围稍微安静了点。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辘辘声听得清楚。
就在这时,那垂着的青缎车帘被一只修长的手从里面掀开。
崇祯探出半张脸,目光平静地扫过车旁侍立的魏忠贤。老太监弓着腰,强装镇定。
“魏伴伴。”崇祯声音不高。
魏忠贤浑身一激灵,赶紧往前凑了一步,脸都快贴到车辕上了:“老奴在!”
崇祯的目光越过他,投向西北方向,那是积水潭的位置。
“先不回宫。”崇祯淡淡道,语气依旧平静。
魏忠贤心头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紧接着,崇祯的下半句话,像冰碴子一样扎进他心窝里:“去积水潭大营。”
“坏了……”
魏忠贤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眼前金星乱冒。积水潭大营!那是御马监管着的腾骧四卫、忠勇营,还有……还有他经营多年、当成最后底牌的净军大营所在!
皇帝刚在安定门亮出血淋淋的战功,转头就要直奔他的兵营?!
这……这是要干啥?!
魏忠贤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深深低下头,用尽全身力气才挤出点声音:“老……老奴遵旨……”
车帘缓缓落下,遮住了那张年轻却深不可测的脸。
(本章完)
跪在勋贵队列边上的晋商王登库,本来也和定国公徐希皋他们一样,对这支看着疲惫的队伍不以为然。他心里正盘算着怎么应付可能到来的查税。
这小皇帝办事太毛躁,不光逼阉党官员交议罪银,现在又盯上勋贵们占的军田!查到他这种晋商头上,怕也是早晚的事。
得早做打算啊!
可当那股子浓烈的咸腥腐臭味直冲脑门时,他下意识地抬了下头。目光扫过那些被盐粒半盖着的狰狞头颅。
突然,他的眼珠子死死钉在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徐启年肩头扛着的那杆长枪上!
枪尖下串着的第三颗脑袋,虽然糊满了盐渍和血污,但左边太阳穴附近一道显眼的刀疤,还有那扭曲却依稀能认出来的五官,像根棒子似的猛地砸在他心口上!
王登库浑身猛地一哆嗦!他常年跑宣大、蒙古,跟朵颜卫的台吉束不的做过不少买卖,有次吃酒还离得挺近见过这位桀骜不驯的蒙古头领。
那道疤,是束不的年轻时跟人抢女人留下的记号,他自己还当个宝似的吹嘘过!
“束……束不的?!”王登库喉咙里咕噜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却透着股子难以置信的惊骇!他边上的几个勋贵家丁听见动静,诧异地扭头看他。
王登库猛地一低头,脑门死死抵在冰冷的砖地上。身子却抖得停不下来,冷汗瞬间就湿透了里衣。
束不的!真是束不的!那个在燕山东边横着走,捏着张家口到辽东商路,他前不久还送了厚礼求着照应的蒙古枭雄……他的脑袋,这会儿竟像颗腌猪头似的,串在明军的长枪上,在这北京城的安定门里头示众!
一股寒气,从王登库的尾巴骨直冲脑门顶!
他这些年可没少往口外倒腾铁器和火药!朵颜卫和喀喇沁蒙古的地盘,那是去大金国的必经之路……小皇帝要是真把大宁给平了,会不会查出点啥?
“呕……”人群里终于有人撑不住了,当场就吐了出来。
更多的人脸色惨白,身子止不住地抖。恶心劲儿过去后,不少人心里头开始一阵阵发毛。
这小皇帝……哪是什么好大喜功的毛头小子?分明是……分明是杀神降世!
六七千颗!
全是鞑子脑袋!
拿盐腌的!
臭的!
连束不的的脑袋都挂在这儿了!
这说明了啥?!
说明这些狰狞的脑袋,十几天前,还长在活蹦乱跳、凶狠残暴的鞑子脖子上!
说明这支他们刚才还瞧不上眼的“疲敝之卒”,是踩着尸山血海回来的!说明那所谓的“大捷”,是实打实的犁庭扫穴,是灭顶之灾!
说明蓟镇大捷……是真的!
一次砍了六七千鞑子的脑袋!连束不的都没跑掉!
这“捷”……何止是大?这是泼天大功!是太祖、成祖之后,大明对北虏从没有过的辉煌大胜!
整个安定门内外,一时间竟没了声响。
只有马蹄声、脚步声、苍蝇嗡嗡声,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咸腥腐臭味,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凯旋”的残酷和真实。
阁老们忘了要进谏的话,脸上只剩下极度的震惊和不敢相信,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蹦不出来。
勋贵们脸上的不忿和冷笑早就僵住了,变成一片死灰般的恐惧。徐希皋偷眼瞥见王登库那筛糠似的背影,再想到刚才那声压着的惊呼,心里最后那点侥幸也荡然无存。
他们看着那些长枪上晃荡的脑袋,再想想皇帝清田开出的“二百亩换一个甲士”的条件,都觉得后脊梁发凉——皇帝手里,真有一支能砍下这么多鞑子脑袋、连束不的都宰了的强军?!
那他们该出人……还是出田?!
要是都不想出……又拿什么去挡?
东林清流们忘了义愤和失望。孙承宗、李邦华几个老臣老泪纵横(一部分是熏的,一部分是激动的),身子抖得厉害,嘴里喃喃着:“天佑大明……天佑……陛下神武……”
举子们更是震撼得不行。史可法激动得攥紧了拳头,指甲都掐进了肉里;管绍宁目瞪口呆,庄应会满脸通红,黄宗羲眼里精光直冒,死死盯着那些鞑子脑袋,又望向车驾方向,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疯喊:或许……这位天子,真能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马车里,帘子低垂,隔开了外面那股子冲鼻的味道。他闭着眼养神,脸上没什么表情,好像外面山呼海啸的万岁声、呕吐声都跟他没关系。
而这满城的“咸臭”,就是他朱由检,给这死气沉沉的北京城,给这各怀心思的朝堂上下,送的一份“厚礼”。
慈庆宫。
张皇后(懿安皇后)坐在暖阁里,手里捻着串佛珠,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周玉凤站在一旁,手指头无意识地绞着手帕,眼神时不时瞟向窗外。
一个心腹太监快步进来,声音带着压不住的激动:“启禀娘娘!万岁爷……万岁爷的圣驾已到安定门外了!是奏凯还朝!”
周玉凤眼睛一亮,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万岁爷平安回来了!”
张皇后紧绷的肩膀微微一松,但马上追问:“凯旋?怎么个凯旋法?鞑子……”
太监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更多的是震撼后的余悸:“回娘娘,万岁爷……万岁爷带回了几千颗鞑子的脑袋!拿盐腌过的……串在长枪上……那味儿……那景象……安定门内外都炸开锅了!”
“几千颗……盐腌的……”周玉凤脸“唰”地白了,胃里一阵翻腾,赶紧用手捂住嘴,强忍着没呕出来。
她想象着那尸山血海的场面,身子晃了晃。
张皇后却猛地站起身,手里的佛珠串“啪嗒”掉在地上!她眼里先是极度的震惊,随即那震惊像冰雪化开,变成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狂热的亮光!她一把抓住周玉凤冰凉的手,声音因为激动有点发颤:
“玉凤!听见了吗?!几千颗鞑子头!盐腌的!带回来了!”
周玉凤被张皇后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弄懵了。
她看着这位一向沉稳端庄的皇嫂,这会儿竟激动得脸颊泛红,眼里闪着泪光,全然不是平日模样,不由得怯生生问道:
“娘娘……您……您前些日子不还说,万岁爷轻率用兵,把自己置于险地,不是明君所为,要臣妾多劝谏吗?这……这屠戮……”
“傻孩子!”张皇后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种看透世事的明澈,“被瓦剌也先捉了去的,那是轻率用兵的昏君!能把束不的以下几千颗鞑子头都带回北京城的……”她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像宣告似的说道: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一般的人物了!”
北京城北,鼓楼下。
御驾缓缓行到这儿,喧闹的人潮被仪仗隔开,周围稍微安静了点。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辘辘声听得清楚。
就在这时,那垂着的青缎车帘被一只修长的手从里面掀开。
崇祯探出半张脸,目光平静地扫过车旁侍立的魏忠贤。老太监弓着腰,强装镇定。
“魏伴伴。”崇祯声音不高。
魏忠贤浑身一激灵,赶紧往前凑了一步,脸都快贴到车辕上了:“老奴在!”
崇祯的目光越过他,投向西北方向,那是积水潭的位置。
“先不回宫。”崇祯淡淡道,语气依旧平静。
魏忠贤心头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紧接着,崇祯的下半句话,像冰碴子一样扎进他心窝里:“去积水潭大营。”
“坏了……”
魏忠贤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眼前金星乱冒。积水潭大营!那是御马监管着的腾骧四卫、忠勇营,还有……还有他经营多年、当成最后底牌的净军大营所在!
皇帝刚在安定门亮出血淋淋的战功,转头就要直奔他的兵营?!
这……这是要干啥?!
魏忠贤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深深低下头,用尽全身力气才挤出点声音:“老……老奴遵旨……”
车帘缓缓落下,遮住了那张年轻却深不可测的脸。
(本章完)